苏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6-03-31 苏州市统计局
 
分主体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721.6亿元,比上年下降0.7%;外商投资1118.5亿元,下降4.8%;民间投资3284.4亿元,下降1.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3.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153.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4%;商品房施工面积1128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竣工面积165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13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40.9万平方米,增长34.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4.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887.2亿元,增长8.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37.6亿元,增长11.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864.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560.1亿元,比上年增长8.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1%;日用品零售额下降5.2%;汽车零售额增长1.0%;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16.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9.0%;金银珠宝零售额下降12.5%;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增长3.6%。
 
年末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89个,其中亿元以上市场82个,实现成交额58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市拥有国家级特色(着名)商业街17条。新型商业模式迅猛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0%。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49.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9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63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年末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33家。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末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0家,其中国家级2家。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保持稳定。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05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出口18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从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实现进出口15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2123.6亿美元,下降2.9%;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693.9亿美元,下降0.8%。主体市场中,对美国出口比上年增长2.9%,对日本出口下降8.1%,对欧盟出口下降1.9%,三大主体市场出口额932.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51.4%,保持稳定。对新加坡、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实现进出口64.8亿美元、46.5亿美元、46.4亿美元和4.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4.5%、7.9%和26.3%。
 
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加工贸易出口97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一般贸易出口531.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为29.3%。机电产品出口14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占全市出口的78.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54.7%。全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19.3亿美元,离岸执行额62.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4.0%。全市服务贸易规模达到125亿美元。
 
使用外资层次提升。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0.2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38.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33.8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48.2%。新引进和培育各类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35家,累计超过200家。14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有投资企业400多家。
 
“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2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第三产业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12.6亿美元,占61.5%;民营企业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17.7亿美元,占86.4%。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18.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5%和9.2%。“一带一路”战略带动效应显现,全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议投资额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
 
开发区经济转型提速。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全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全市国家级开发区升至14家;常熟、吴江、吴中三家出口加工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全市综保区(保税港区)数量增至8家;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贸易功能区通过验收,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张家港保税区获批开展国家企业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年末公路总里程1323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0.2公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3.8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33.9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2.7%和2.9%。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1.34亿吨,货物周转量209.0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4.3%。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742.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铁路货物发送量66.78万吨,货物到达量110.07万吨。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5.4亿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2亿吨,比上年增长15.5%;集装箱运量510.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7.8%。
 
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拥有汽车268.6万辆,其中私家汽车229.3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13.8%。
 
邮电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0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2%。电信业务收入186.32亿元,比上年下降5.0%。全年发送快递5.63亿件,增长52.6%,实现快递业务收入88.54亿元,增长40.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11万户,其中4G用户72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402.73万户,比上年末净增45.45万户。
 
八、金融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659亿元,比年初增加2040亿元,比年初增长9.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200亿元,比年初增加1946亿元,比年初增长11.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63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4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