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和“强富美高”的总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3.6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2.1万美元。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0.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1338.6亿元,增长7.6%,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5.8%。四大主体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完成税收961.4亿元,增长11.3%,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71.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170亿元,比上年增长9%,占GDP比重达49.5%,比“十一五”末提高7.9个百分点,形成“三二一”发展格局。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9%,比“十一五”末提高9.3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全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6.7万户,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新增私营企业6.5万户,增长18.7%;个体工商户9.7万户,增长15.2%。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69.2%和23.9%。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全年粮食总产108.22万吨,比上年下降2.0%,其中夏粮产量36.43万吨,下降1.9%;秋粮产量71.79万吨,下降2.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0.84万吨,比上年下降5.2%;禽蛋产量4.34万吨,增长1.9%;水产品产量26.47万吨,下降0.8%。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5.33千公顷,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8.5%。年末设施农(渔)业面积46.8千公顷,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70.6千公顷。年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数量达1800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首位。
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提质。年末全市农村各类合作组织4535家,持股农户比例超过96%。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610亿元,村均年稳定性收入776万元,均比上年增长8.1%。全市167个村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5718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46亿元,比上年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值55亿元,增长11.1%;外商及港澳台资工业产值19540亿元,增长1.3%;股份制工业产值10711亿元,下降1.5%。大型工业企业产值16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中小微工业企业产值13869亿元,比上年下降2.4%。百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721亿元,比上年增长5.9%。
主导行业稳定发展。电子、电气、钢铁、通用设备、化工、纺织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20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1%,其中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6%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9946亿元,比上年增长6.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全市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4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成为新先导产业。纳米技术及材料应用、机器人及精密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轨道交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较快增长,其中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值比上年增长9.5%、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4.4%、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17.6%。
企业效益稳定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86亿元,其中利润15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26%,比上年扩大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8.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建筑业低稳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56亿元,比上年下降7.6%,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1942亿元,下降7.5%。竣工产值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竣工率为84%。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08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8%,其中新开工面积2780万平方米,下降29.9%。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1424家,实现利税150亿元,比上年下降2.9%。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2.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4.2%。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430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4.4亿元,比上年下降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6亿元,下降1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04.2亿元,下降4.5%,其中工业投资2200.5亿元,下降4.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16.3亿元,与上年持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9%。
从结构看,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25.9亿元,比上年增长0.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9.3%,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新兴产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440.5亿元和66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13.3%。工业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0.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