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6-03-31 苏州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91万户。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7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期货市场交易额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
 
保险业健康平稳运行。新增保险机构1家,年末保险机构75家,各类分支机构894家。全年保费收入3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财产险收入159.6亿元,增长11.5%;人身险收入208.7亿元,增长23.8%。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分别为2.5%和3469元/人。
 
金融创新持续深入。全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41家,总数达759家。金融总资产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新增上市公司8家,累计达100家,募集资金累计1180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19家,募集资金208亿元。新增新三板企业158家,累计挂牌企业229家。全年新增债券融资685.7亿元,同比多增52.7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86.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8%。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12家,累计3478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累计585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8家,累计328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中心(实验室)10家,累计57家;年末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8家,其中国家级15家。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89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分别为31家和58家,孵化面积超47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在孵企业超过6000家。
 
专利成果再创佳绩。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98704件和6226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43241件和10488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由上年的39.6%提高至43.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4件,比上年增加8.9件。
 
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22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7.8万人,高技能人才49.2万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5万人,比上年增长8.7%。新增国家“千人计划”30人,累计达187人,其中创业类人才107人,居全国城市首位。
 
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外来工子弟学校)744所,在校学生123.47万人,毕业生24.81万人,专任教师7.9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21所,独立学院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1.48万人,毕业生5.7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8.1%。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36万人,毕业生1.34万人。年末拥有幼儿园(含民办)731所,在园幼儿30.0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1个、文化站98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40个。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全市形成了以8个国家级、15个省级和5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为主体的产业空间格局,全年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文化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加强。启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和“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112处。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3个、名村5个。
 
卫生事业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10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万张,其中医院病床5.29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5万人、注册护士2.6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新院和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投入使用,苏州科技城医院基本建成。
 
体育事业
 
年末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335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3.16平方米。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建成开放,全市建成健身步道1118公里。五卅路市民健身中心的篮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和保龄球馆建成对外开放。全年体育彩票销售38.88亿元。成功举办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等比赛。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1.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94.08万人。户籍人口667.0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9.94‰,比上年下降1.75个千分点;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3.02‰,比上年下降1.95个千分点。
 
就业总量保持平稳,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全市新增就业1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个,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6%。全年免费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建成各类创业基地235家,孵化面积超过520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
 
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468.41万人,比上年增加5.4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9.9万人,比上年增加16.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21.9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6万人。年末企业养老保险享受人数138.99万人。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18万人,其中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44.5万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79.43万人。全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98.3元。全市新增缴存公积金职工73.7万人,年末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数达253.1万人,全年职工提取公积金219.6亿元。
 
社会福利与救助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34个,养老机构床位总数64014张,日间照料中心613个,助餐点737个,助浴点18个。年末全市2.1万户、共计3.6万人享受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2.29亿元。全年社会救助支出21亿元。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6427套,基本建成28275套,为1247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