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4-07 枣庄市统计局
枣庄市统计局
 
(2016年2月26日)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抗下行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主要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综合
 
人口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407.77万人,其中,男性214.47万人,女性193.30万人。出生率12.49‰,死亡率5.46‰,自然增长率7.03‰。全市常住人口387.80万人,城镇化率达53.46%,较上年提高2.1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平稳。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03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是2010年的1.5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6%。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54.1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19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806.70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6:60.1:31.3调整为7.6:52.7:39.7。
 
就业持续增加。城镇新增就业4.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3%。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72人,帮扶291户城乡“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全市支出各类就业创业资金7872.1万元,增长32.9%,扶持4.65万人就业创业。
 
物价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涨幅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7.9%。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6.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户数26.54万户,增长7.1%;从业人数94.18万人,增长7.8%;纳税额139.72亿元,增长1.4%,占税收总额的79.7%。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受大环境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项目较少;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支撑不强,服务业发展不快,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创新能力弱,开放程度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农业增加值118.16亿元,增长4.3%;林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1.3%;牧业增加值29.35亿元,增长4.1%;渔业增加值4.91亿元,下降0.2%。
 
农产品产量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90.32万亩,总产量168万吨,单产430.42公斤/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7.94万亩,年末林木蓄积量640万立方米;肉类总产量26.4万吨,增长1.4%;水产品产量9.1万吨,下降3.1%。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用机械总动力361.51万千瓦,增长5.0%。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趋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其中,轻工业增长4.0%;重工业增长8.1%,重工业快于轻工业4.1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增长较快。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4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7%、23.9%、12.6%和12.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9.9%、4.0%、6.2%和4.7%,拉动贡献率分别为34.1%、12.4%、10.4%和7.9%。
 
主要产品生产相对平稳。5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1种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4.4%。纯苯、橡胶轮胎外胎、电动自行车、金属切削机床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企业效益有所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27.83亿元,增长3.2%;利润171.47亿元,下降11.7%;利税331.74亿元,下降9.8%。
 
建筑业稳定增长。建筑业增加值111.55亿元,增长7.3%。年末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28家,比上年增加7家。签订合同额395.63亿元,下降1.2%。完成产值279.35亿元,增长1.0%。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65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10家,产值过10亿元的7家,占全部企业个数的比例分别为28.5%、4.4%和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25.93亿元,增长1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5亿元,增长17.7%;第二产业投资864.99亿元,增长16.2%,其中工业投资795.48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投资735.49亿元,增长10.8%。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累计新开工投资过亿元项目67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7个。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入库86个,完成投资220.59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减缓。房地产开发投资186.64亿元,下降13.5%。房屋施工面积2255.43万平方米,下降4.5%;竣工面积485.34万平方米,增长7.3%。销售新建商品住宅343.03万平方米,下降0.9%;销售额132.56亿元,下降9.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4亿元,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75.3亿元,增长8.4%。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585.2亿元,增长10.7%;乡村零售额220.2亿元,增长11.1%。分行业,批发零售业712.3亿元,增长10.6%;住宿餐饮业93.1亿元,增长14.6%。
 
主要商品销售较好。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9%,金银珠宝类增13.6%,化妆品类增长12.0%,汽车类增长16.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159459万美元,增长10.7%。其中,出口140271万美元,增长21.6%;进口19188万美元,下降33.1%。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四大传统市场出口进一步复苏,分别出口18054万美元、17177万美元、10418万美元、9845万美元,分别增长25.6%、16.7%、7.3%、32.7%,四大传统市场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39.6%。有223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出口53081万美元,增长24.8%,占全市出口总额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