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9-03-21 淄博市统计局
 
四、工业、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6.5%,私营企业增长6.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6.9%,集体企业下降40.4%,股份制企业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1%。188种工业产品中有102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54.3%。其中,乙烯增长21.3%,化学原料药增长56.6%,发动机增长15.7%,太阳能电池增长8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1%,利润增长22.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5.4%;每百元资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元,增长8.3%;总资产周转天数161天,比上年缩短13天;人均年主营业务收入166万元,增长23%。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达444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5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68.5亿元,增长1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45.3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4.2%;非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1023.2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95.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和6.8%;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6.2%,高出第二产业占比13.4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增强。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13.7%,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9%、14.9%,为全市新经济发展培育注入新动力。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住宅投资204.5亿元,增长14.5%。房屋施工面积2679万平方米,增长3.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31.2万平方米,增长2.4%。房屋竣工面积436.7万平方米,增长19.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42.7万平方米,增长22.4%。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58.4万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1.3万平方米,下降0.8%。
 
六、内外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4%。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其中,汽车类零售额下降0.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8.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0.3%,日用品类零售额下降0.9%,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6%。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达418.5亿元,增长11.8%。出口商品中,石化产品增长22.7%,医药产品增长18.7%,冶金矿产增长28.2%。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10%、12.4%、16.2%;对俄罗斯、印度、东盟、南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2.5%、27.3%、15.8%、19.4%;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157.6亿元,增长14.8%。进口增长迅猛。全市进口额533.9亿元,增长63%。其中,原油进口额413.4亿元,增长99.6%。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3个,比上年增加14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2亿元,增长22.2%。实际使用外资过亿元的项目20个,总金额36.6亿元。新增11个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投资项目,实际使用外资15.7亿元,增长86.9%。“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个国家新增投资3.3亿美元,增长85.6%,占对外实际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2.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7.9亿元,增长103.4%;完成营业额41.5亿元,增长14.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464.3公里,比上年增加7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达605万人和2015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和5.9%;公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达17.4亿人公里、416.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6%和3.2%。全市现有公共汽车线路297条,比上年增加7条。营运公交车2742辆,出租车6519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23.7万辆,比上年增长5.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95.8万辆,增长7.9%。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8.9亿元,增长28.2%。全年函件总数171.8万件,比上年下降16.9%;快递7468.6万件,增长32.7%;订销报纸、杂志份数分别达5263.8万份、349.5万份。
 
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4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光缆线路总长度335.9万芯公里,增长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2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44.5万户。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达115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392个。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有4家企业获批工信部贯标试点,6家企业获批山东省贯标试点,国家和省级贯标试点企业数量累计分别达19家和31家。
 
全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区(点)61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15处,AAA级旅游区(点)32处,AA级旅游区(点)14处。全年共接待游客总人数587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93.7亿元,增长13.7%。高青翡骊汤泉、天鹅湖温泉慢城、周村欣洲千禧农谷等景区景点建成投入运营,马踏湖旅游度假区、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有序推进。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入库税收27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4.6亿元,增长6.4%,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4%。全市完成税收收入687.7亿元,增长12.9%。其中,第二产业税收增长13.2%,第三产业税收增长12.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6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76.8亿元,增长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3190亿元,增长6.3%。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共28只股票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交易,“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6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全年新增挂牌企业891家,挂牌企业总数达3161家;新增托管企业914家,托管企业总数达3362家,全年新增融资金额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