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9-03-21 淄博市统计局
 
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70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31家,人寿保险机构39家。实现保费收入170.7亿元,增长6.9%。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7.7亿元,增长2%;寿险保费收入133亿元,增长8.4%。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27.2亿元,增长11.2%。其中,产险赔付17.5亿元,增长8.2%;寿险赔付9.7亿元,增长17.2%。保险深度达3.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普通高校、普通中学、小学数量分别达7所、186所、300所,在校学生数分别达10.8万人、26.2万人、20.3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达6.6万人。教育机构建设得到增强。全年规划建设的18所学校全部竣工,新增班数240个,新增学位10848个,招聘教师1339人,145处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全部完工,新增教师编制822人。
 
全市拥有公有制专业剧团3个,文化站88个,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1个,农村文化大院2979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780件。现有广播电台调频7个台站12个频率,中波1个台站5个频率;电视开路发射8个台站15个频道,地面数字电视7个台站13个频道。全市数字电视用户达60万户,其中,数字高清电视用户41.3万户。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7%。全市成功创建第三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年内有4家企业入围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2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博山区成功创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777个。其中,医院1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8个,乡镇卫生院86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万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含助理)1.6万人,注册护士1.6万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7028人,其中,报告死亡19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49.3/10万,死亡率0.4/10万。
 
全年全市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562枚奖牌。其中,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我市运动员获1金、2银、1铜;第18届亚运会,我市运动员夺得6金4银2铜,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社区体育场地总数达459个,比上年增加1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3448个,增加324个;村级体育总会达到2737个。成功举办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中国足球乙级联赛等赛事。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十、城乡建设
 
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建成区面积达341.9平方公里,增加9.8平方公里。年内新建城市道路285.7公里,改造道路76.5公里,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分别新增312.4公里和228.5公里。累计开工地下综合管廊工程32.1公里,建成22.9公里。完成海绵城市建设50.7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9%,提高0.4个百分点。居民使用天然气总户数108.6万户,增加11.5万户;集中供热面积8000万平方米,增加500万平方米。
 
全市城镇化率达71.49%,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三改三建”工程完成投资额50.1亿元,年内开工棚户区改造38419套、基本建成13726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0个,整治改造面积490.8万平方米;完成背街小巷整治改造63条;新建、改建便民农贸市场16处、城市停车场137处。村镇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新生小城市、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开工8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5亿元。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全年共完成325.1万平方米道路硬化工作,完成投资3.1亿元。年内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全年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6套,分配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8582套。新增城镇住房租赁补贴370户,全市累计享受城镇住房租赁补贴户数2652户,累计发放补贴630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土地面积894.7万亩。其中,农用地621.4万亩,建设用地186万亩,未利用土地87.4万亩。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311万亩。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8.5万亩,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27.5万亩。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9.5亿立方米,大型水库蓄水量1.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7.6%。全社会用水量9.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4.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3亿立方米。全年整治河道47.2公里。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190天,良好率54.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蓝繁”天数261天,增加9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比上年改善36.8%、8.5%、10.9%、12.7%。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比上年改善3.9%。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全年平均气温14.5℃,比上年低0.2℃。平均降水量909.5毫米,增加407.5毫米。现有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83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全年发布各类预警信号78次,重要天气预报19份。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1223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强震台8个,其中测震台7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62处。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76起,死亡78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4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52。
 
十二、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0.2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325.8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152.9万户,总人口434万人。其中,男性215.6万人,女性218.3万人。出生人口4.8万人,死亡人口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