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5 伊春市统计局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7525万元,同比增长81.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25747万元,同比增长51.5%;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24122万元,同比增长49.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1651万元,同比增长23.4%。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为9.3:42.7:48。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33456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9.2%。全年竣工各类房屋面积624973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63.8%。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1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4.1%。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5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增加值完成136829万元,增长10%。

公路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市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完成15063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19022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向科技、时尚、方便方向发展。邮电业务总量56770万元,增长52.5%。全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92万门,当年新增交换机容量3.3万门,光缆线路长14416公里;城市电话用户39.7万户,下降1.5%;乡村电话用户6.6万户,下降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5.2万户,增长20%。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5.9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61856户,增长9.9%,其中:宽带用户37561户,增长33.1%。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8亿元,同比增长6.9%;餐饮业零售额6.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他行业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9.5%。从地区看,市的零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7.5%;县的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8.7%;县以下零售额0.8亿元,同比增长6.1%。

市场物价小幅攀升。据市城调部门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从分类看,调查的八大类价格中,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上涨,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7908万美元,同比增长51.3%;实际利用外资686万美元,同比增长9.2%;国内引资18.4亿元,同比增长34.3%。

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25万人次,增长12.3%;实现旅游收入6.4亿元,增长48.4%。开工建设55个旅游项目,投资完成13053万元,首次超过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加速。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902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7.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363万元,增长21.4%;基金收入2663万元,下降8.9%。地方财政支出157855万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50645万元,增长15.8%;基金支出7210万元,下降8.9%。

金融平稳运行。据金融部门统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8737万元,比年初增加106096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3603万元,增加4461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1094万元,增加93992万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4114万元,比年初增加620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458195万元,增加5140万元;中长期贷款146513万元,减少9764万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118947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据保险部门统计,全年保费收入37509万元,增长5.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300万元,增长1.5%;寿险保费收入33209万元,增长5.9%。支付各类赔款3613万元,下降23.9%。其中,财险赔款2775万元,增长34.5%;寿险赔款843万元,增长0.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招生1280人,在校生3352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本专科招生237人,在校生97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所,招生1900人,在校生5580人。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普通高中13所,招生6632人,在校生19067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41.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05%以下。全市初中学校75所,招生14499人,在校生50309人。普通小学244所,招生9755人,在校生7054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85%和0.73%。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6人,在校生17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271人。全市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36000人次。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05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239人。其中事业单位10203人,企业单位26036人。实施科技项目47项,其中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项,经费支出55万元;省重点科技项目19项,经费支出323万元;市级重点项目27项,经费支出151.8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3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2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7项。全年受理专利20件,授权专利12件。技术市场比较活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2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91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健康发展。据文化、广播、卫生及体育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艺术馆)18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45.3万册,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波发射机4部,中波发射机功率28.5kw。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机31部,电视发射机功率20.58kw。有线电视用户13.6万户,广播覆盖率为96.84%,电视覆盖率为98.79%。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9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17个,共存档案16.3万卷,77051件,已开放建国前档案1595卷,建国后档案98128卷(件)。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据卫生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8个,床位4795张。其中医院35个,床位4382张;卫生院16个,床位332张。卫生技术人员5336人,其中医生2326人,护师、护士1810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5个,卫生技术人员272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170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个,床位329张,卫生技术人员32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据体育部门统计,2005年,参加全国和省级运动会共获得奖牌125枚,其中金牌32枚、银牌39枚、铜牌54枚。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4名。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2.8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据环保部门统计,2005年,市级和县级(一县一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3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44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7个,生态示范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0849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7.2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30533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308252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212064公顷。环境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建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个,总投资37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