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5 伊春市统计局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参加全国和省级运动会,共获得奖牌206枚,其中金牌46枚、银牌96枚、铜牌64枚。在青少年速滑锦标赛上,有1人打破速滑500米世界记录。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44名。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600万元,筹集体育基金80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重视。据环保部门统计,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14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39人。自然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共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个,自然保护区14个,总面积20927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30533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70658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08079公顷。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140万元。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255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8%实现了达标排放。已建成烟尘控制区76个,总面积10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总面积66.2平方公里。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66.7%,城市居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有所下降。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31880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000人,下降0.2%。其中农业人口193631人,占总人口的14.7%;非农业人口1108557人,占84%;未落户常住人口16612人,占1.3%。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21‰,人口死亡率为4.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7‰。

从业人员总量减少,职工平均工资增加。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3481人,比上年末减少1106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70520人,减少3884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38674人,增加3142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4287人,减少364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41元,比上年增加144元。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加上政策性调资、城市拆迁补偿、离退休金足额发放等因素拉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2元,增长8%。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粮食增产,尤其是绿色、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增长5%。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4.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91人,有242217名职工和87965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社会发放率为100%。有13950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农村敬老院10所,床位279张,收养人员184人。国家办敬老院4所、民办敬老院20所,床位530张,收养人员510人,其中“三无”对象120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000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0个。全市城镇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9.4万名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22.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00.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2.8万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市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4.1亿元,建成住宅55.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1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为全口径,即按地域原则统计。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