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投资所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8.9%、14.7%、22.7%和3.7%调整为56.6%、16.0%、16.8%和10.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一、二、三产投资比例分别由上年的3.0%、29.8%、67.2%调整为5.6%、31.9%和62.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341395万元,比上年增长24.9%。本年度施工项目341个,比上年增加3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74个,比上年增加50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52.14公里;改建公路282.2公里;候机楼一座,面积5548平方米;造林面积19万亩;粮食仓储5000万公斤,面积3876平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0203个,面积45873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2292个,面积9186平方米;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8万吨/日;自来水管道长度169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54公里,52.97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0.42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22.82公里;平板玻璃35万重量箱/年;注射液40000万支/年;一级公路130.35公里。 5、国内贸易 2003年,由于我市远离“非典”疫区,消费市场运行平稳,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消费品市场日渐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024万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县、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545968万元、94521万元和87535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6%、18.7%和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86915万元,增长7.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2972万元,增长20.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57575万元,增长9.4%。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570449万元,增长9.7%。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吃)零售额实现266980万元,增长9.9%,所占比重为36.7%;衣着类(穿)零售额实现148785万元,增长8.4%,所占比重为20.4%;用品类(用)零售额实现261258万元,增长9.9%,所占比重为35.9%;燃烧类(烧)零售额实现51002万元,增长10.0%,所占比重为7.0%。 集市贸易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城乡贸易市场19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169751万元。 6、对外经济 2003年,全市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38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2%,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出口13741万美元,增长111.9%,进口10639.5万美元,增长5.6%。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完成2286.1万美元,增长148.9%,加工贸易完成1442.7万美元,增长9.9%,边境贸易完成19877.8万美元,增长40.1%,其他贸易完成773.8万美元,增长454.7%。对外贸易主要特点,一是对俄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6.1%;二是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迅猛增长,进出口总额实现1154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5.9%;三是对东盟、台湾、欧盟、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对东盟出口完成206.6万美元,增长136.8%,对台湾出口59.9万美元,增长2483.2%,对欧盟出口87.4万美元,增长300.6%,对加拿大出口22.2万美元,增长1508.7%,对美国出口88.8万美元,增长118.9%。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全市全年合同利用外资566万美元,增长22.0%,实际利用外资137万美元,增长17.8%。全市签订国外经济合作项目12项,合同金额339万美元,派出劳务512人。 7、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3年,“非典”对交通运输形成较大冲击,货运由于及时调整运输方式,保持了平稳发展;客运有所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3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其中,铁路16.3亿吨公里,增长10.9%,公路11.9亿吨公里,增长6.3%,水运2.5亿吨公里,下降13.4%。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4.0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2.7%,其中,铁路6.4亿人公里,下降42.9%,公路7.1亿人公里,增长4.4%,水运288万人公里,下降27.8%,航空3896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2亿元。拥有本地中继光缆线路总长度3059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总长度40公里,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2.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5.4万户,比上年增长31.1万,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48.9万户,增长70.9%,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6.4万户,下降3.4%;无线市话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0.8万户,增长68.9%。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84.4%,比上年提高26.6个百分点。 2003年,“非典”对旅游业影响较大,全市旅游人数和收入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5万人,比上年下降28.8%,外汇收入447万美元,下降49.8%;接待国内游客72万人,下降15.3%,国内旅游收入2.9亿元人民币,下降17.1%。 8、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86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189万元,增长7.7%。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22227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19179万元,增长9.7%。财政支出充分体现了“有保有压”的原则,重点支出得到保证,科技三项费用、抚恤社救、医疗卫生、水利气象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6.7%、48.6%、31.8%和34.7%,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33.3亿元,比年初增加26.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0.7亿元,增加2.0亿元;储蓄存款188.7亿元,增加20.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8.7亿元,比年初减少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9.6亿元,减少14.7亿元;中长期贷款53.3亿元,增加11.9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8.9亿元,增加11.2亿元。年末累计货币净投放7.8亿元,增加5.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5%,其中,财产险收入1.0亿元,增长44.9%,寿险收入7.3亿元,增长121.2%;支付各类赔款0.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45亿元,增长40.6%,寿险赔付金额0.18亿元,增长12.5%。 9、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5265人,比上年减少1197人,在校生达25959人,比上年增长30.8%,毕业生5639人,比上年增长136%,在校研究生450人,毕业研究生114人,分别增长32.4%和96.6%。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5657人,比上年增长34.1%,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0094人,招生3796人。普通中学198所,在校生155636人,其中,初级中学148所,在校生124807人;高级中学13所,在校生30829人,职业初中1所,在校生483人;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生10088人,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2527人,职业高等学校9所,在校生7521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776人;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4226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