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5 佳木斯市统计局

科技队伍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584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1740人。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加,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全年科技三费支出14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市通过组织推荐共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433户,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0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8.5亿元。

10、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7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1%,有线电视用户19.34万户,全市图书馆年内购书1.2万册,馆内藏书59.8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25.3万人次。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3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90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5667张。全市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843人,其中医生4512人,注册护士3374人。妇幼保健卫生机构18个,实有床位253张,卫生技术人员551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9个,实有床位868张,卫生技术人员1239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102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专业、业余选手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共获得奖牌133枚,其中世界级比赛获5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参加全国比赛获得9枚金牌、5枚银牌、14枚铜牌;参加全省比赛获得37枚金牌、27枚银牌、34枚铜牌。年内共向上输送73名优秀体育人才,其中国家队27名,省33名,市13名。全民健身运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共举办群众体育活动80项次,累计参加活动人数107.2万人。

11、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低数增长。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59‰,死亡率4.00‰,人口自然增长率3.59‰。年末全市总人口24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7.1%,农业人口129.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2.9%。男性人口124.5万,占总人口比重为50.9%,女性人口120.2万,占总人口比重为49.1%。0-18岁人口47.9万,占总人口比重为19.6%,18-35岁人口78.35万,占总人口比重为32.0%,35-60岁人口92.1万,占总人口比重为37.6%,60岁以上人口26.3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0.8%。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328人,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130人。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0.3万公顷。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27个,烟尘控制区总面积5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4个,达标区总面积44.36平方公里。

12、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09元,比上年增长15.5%,尽管粮食因灾减产,但由于粮食和农产品价格提高、畜牧业大发展、外出打工增加、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减免等原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1元,比上年增长3.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7.3万人;有21.1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23.8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得以巩固,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0.6万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或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