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2 北京市统计局

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要进展。能源结构改善,全年低硫煤使用量达到500万吨。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日夜路检合格率超过80%。实施降尘绿化措施,防治颗粒物污染,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三级及好于三级的天气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3.7%,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48.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11%、8%、3%和7%。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5000多家污染工业企业完成达标验收。城市水系环境治理进展顺利,初步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通航”。玉渊潭、南护城河、通惠河—高碑店湖的水系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并实现通航。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0%,比1995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年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5%,比1995年提高60个百分点。积极开展大规模和高标准绿化工作。市区绿化隔离带增加2666公顷。年末,全市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9.7平方米;全市林木覆盖率43%,城市绿化覆盖率36.5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大范围改善首都圈生态环境的工作开始起步。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能力显著增强。年末,全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达到1.35万辆,比1995年增加近8000辆;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达到6.5万辆,比1995年增加8000多辆。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接近17000公里,比1995年增长2.7倍,其中公共交通总公司当年新辟公共电汽车线路49条,调整延长线路52条。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0.8亿人次(不含出租车),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34.7亿人次,占85%;地铁4.4亿人次,占10.8%;出租汽车客运量6.2亿人次。

公用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全年自来水销售量8亿吨,比1995年增加1亿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0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近3000万平方米;全年用电量达到330亿千瓦小时,比1995年增长48%;燃气用户295.7万户,比1995年增加60万户。

三、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全市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是“九五”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比1995年增长8%。农业总产值中养殖业比重达到50.6%,比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各类经济作物占用耕地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21%上升到28%。全年粮食产量为144.2万吨,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幅度提高,肉类、蔬菜、牛奶产量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涌现了以“锦绣大地”为代表的一批闻名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九五”期间工业年平均增速达到9.9%,五年累计实现增加值3126.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4.5 %(现价)。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龙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3.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8.9%,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

工业增长中近40%靠出口生产带动。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产值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13.6%,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出口的工业品以电子通信产品为主。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快速发展。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74.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年实现增加值311.4 亿元,增长24.6%,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5.1%。

工业经济效益状况全面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75.7 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工业产销率达到98.51%,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7.9%,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为147.3亿元,增长39.8%,亏损企业亏损额36.4亿元,下降5 %。

建筑业: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增加值857.8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1.3倍。全市建筑施工面积699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比1995年增长26.6%;竣工面积235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五年累计竣工9644.3万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增长55.4%。强化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加强合同管理,全市取得合法开工手续的招标工程的合同备案率达到100%。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工程优良品率达55.3%,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加强建筑队伍管理,积极发展专业施工企业。年末,全市拥有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1771个,比1995年末增长11.6 %。全市建筑企业施工科技含量提高,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达到8233元/人和6千瓦/人,比1995年增长38.4%和93.5%。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出现新格局。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比上年增长6%。全年货物运输量27827.9万吨,比上年下降1.6%;旅客运输量1852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6%。“九五”期间,公路运量分别占货运量的90.8%和客运量的62%;铁路运量占货运量的8.9%和客运量的31.6%。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持续高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1%。订销报纸15.2亿份,发送函件5.8亿件,收寄特快专递790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1%、5.5%和1.7%。年末全市公众网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630万门,比上年增长12.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6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6.8 %和43%。全市公众网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50.8部/百人,其中市区电话普及率达到66.4部/百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9%。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化网络化经济进入中国市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年末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56.3万户。全市信息化水平居于全国首位。

商业:多元化竞争格局促进商业持续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2.6亿元,比上年增长6.9%。“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增加值1030.4亿元,比“八五”时期扩大75.8%。贸易流通量扩大。全年社会商品购进总值2808.4亿元,增长20.7%;商品销售总值3263.2亿元,增长22.5%。与1995年相比,商品购进总值增长60.7%,商品销售总值增长80%。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实现销售收入2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实现利润34.7亿元,增长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