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22 北京市统计局

新型商业快速发展。到年末,全市以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127家,连锁店铺近1300家。五年间,全市商业总体布局和商业设施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发展,形成多处有较大规模、有良好购物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商业文化中心。

金融保险业:金融业稳健有序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金融存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地方级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7亿元,新增额比上年增长0.4%。贷款力度加大,年末全市贷款余额5944.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6.1亿元,新增额比上年增长99.5%。全年累计回笼现金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倍。

保险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国内外保险业务收入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比1995年增长2.3倍。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5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0亿元,增长10.6%。全年保险理赔总额18.7亿元,比上年下降41.5%;综合赔付率21.3%。

证券交易量大幅增长。全年证券交易机构实现交易额14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股票交易额9136.5亿元,增长66%;国债交易额600亿元,增长6.6%。全年证券市场融资480.3亿元。

房地产业:供需市场全面活跃。全年实现增加值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2%。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1979.5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5倍。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44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65.6万平方米。五年累计竣工4762.6万平方米,比“八五” 时期增长1.3倍。

商品房市场交易活跃。全年销售商品房95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6%;其中销售商品住宅897.1万平方米,增长85.1%。“九五”期间累计销售商品房2415.6万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增长1.8倍;其中销售商品住宅2198万平方米,增长1.7倍。五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50.5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4.6倍;其中销售商品住宅1031.5亿元,增长4.4倍。

四、外向型经济

外贸进出口:外贸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9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4%。“九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值为1741.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501.1亿美元。地方企业进出口总值1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九五”期间进出口377.7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88.9%;其中出口152.7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71.9%。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149项,合同外资金额4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6%和1.4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 %。“九五”时期,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4100项,协议外资金额129.8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达316.6万美元,比“八五”时期扩大200多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136.7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4倍。利用外资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领域又有新的拓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8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1169人。

旅游: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8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旅游外汇收入2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02亿人次,旅游收入496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形成了国际国内旅游两者同步发展的格局。

全市宾馆饭店接待宾客能力增强。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456家,其中星级饭店407家,客房数达到8.4万间,比1995年末增加2.5万间。

开发区:各类开发区成为吸引高科技项目和外资的重点区域。全年科技园区、开发区和工业小区新增建成区土地面积0.42平方公里,累计达到27.7平方公里。年内招商企业1813家,比上年增加701家。入区企业大部分集中在高科技和外资项目,日本三洋、美国通用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动工。累计入区企业13288家,其中投产企业11281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共实现增加值3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现价),比1995年增长3倍。实现总收入1979.4亿元,增长68.7%;实现利润75.5亿元,增长13.5%;上缴税费85.4亿元,增长59.3 %。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年末,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4万人。全年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九五”期间累计投入893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近1倍。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1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2.5%提高到4.3%。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年北京地区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到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九五”期间,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五年累计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突破40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近1.5倍。专利申请量突破10336件,比上年增长33.8%。

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中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五年地方财政收入中累计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216.2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1.9倍。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200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多,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比1995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达到700多亿元。积极增加教育需求,招生规模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收新生13.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5:5。北京地区高校招收研究生2.3万人,比上年增长37.5%;招收本科生7.5万人,增长26.8%;成人高校招生10.4万人,增长17.8%。本市18—22岁人口高等教育基本入学率达到40%,居全国之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规模效益提高。经过调整,目前全市普通高校59所,比上年减少5所;成人高校61所,减少8所;中等职业学校393所,减少29所;小学2169所,减少183所。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校均规模4789人,比上年增加1132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校外公寓开工100万平方米。全面修订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继续巩固。

文化:文化事业呈现蓬勃生机。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07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3800多个,拥有文艺团体近40个,演出8564场次;图书馆24个,博物馆112家。“九五”期间,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和作品,其中有《风雨同仁堂》等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七个系列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达到130小时,北京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达到435小时,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27.6%和43.2%。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扩大,已拥有用户168万户,全市43%的居民可以收看到4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年末,北京地区出版的报纸达到247种,平均期印数3520万份,分别比1995年增长2.9%和下降7.9%;出版的杂志达到2273种,平均期印数6116万份,分别比1995年增长20.6%和21.9%;全市出版图书54797种,总印数113352万册(张),分别比1995年增长41.2%和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