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交通运输与邮电 公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改善。一九八八年,全市公路客货运输量为2042万吨,增长10.86%,其中货运量为1924万吨,增长9.9%。客货周转量为88440万吨公里,增长9.57%,其中货运周转量为84084万吨公里,增长8.65%。一九八八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648公里,增加75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持续发展。一九八八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为337.31万元,增长14.33%;通信总量为272.27万元,增长13.96%。累计订销各种报纸3309.14万份,增长0.16%;各种杂志316.59万份,下降11.01%。年末电话机总数中市话5494部,增长25.15%;农话3773部,下降2.20%。太原—晋城微波扩容工程正在建设,通讯基础落后的状况日趋改善。但是,作为煤炭重化工基地的新建市,运输邮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初步得到控制。一九八八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了18.64%。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51亿元,增长23.77%;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02亿元,增长11.83%。市及以下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5万元,下降19.9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734万元,下降36.01%;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441万元,增长29.77%。 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基本建设已完成的1.51亿元投资中,生产性投资1.12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6.46%上升为74.02%;非生产性投资3916万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3.54%下降为25.98%,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基本建设投资3734万元。生产性投资为0.83亿元,所占比重为80.56%。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2441万元,生产性投资比重为97.38%。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用于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投资为2.0亿元,占投资比重的79.05%。 投资周期缩短。全民基建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03亿元,增长134.09%;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21%,提高31.79%。更新改造本年新增固定资产0.82亿元,增长5.2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9.90%,提高6.42%。 一九八八年,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665万元,增长80.22%。本年新增固定资产200万元,下降37.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30.08%,下降56.64%。农村个人建房投资为7436万元,增长5.90%。 五、贸易市场与财政金融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销售网点增加,流通渠道进一步疏通。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商业零售网点达到6.21个,增长8.19%;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饮食服务人员22.73人,增长6.17%。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继续发挥了市场主渠道作用。一九八八年,全市商业部门国内纯购进总值达4.69亿元,增长23.99%;国内纯销售总值达7.05亿元,增长11.68%;年末库存总额为3.08亿元,增长36.30%。一九八八年是,全市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2.11亿元,增长17.37%。 零售市场空前活跃。一九八八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7.86亿元,增长18.41%。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为5.87亿元,增长19.46%;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为0.75亿元,增长6.30%;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1.24亿元,增长21.76%。 社会主要消费品零售量同上年比较,除食糖等少数副食品供应偏紧外,大多数消费品供应充裕,耐用消费品增长幅度较大。粮食增长9.47%,食油增长30.17%,猪肉下降23.73%,鲜蛋增长10.35%,食糖下降29.37%,棉布增长5.47%,化纤布增长7.49%,呢绒下降4.23%,各种服装增长93.32%,洗衣机增长16.88%,缝纫机增长8.61%,自行车增长13.78%,手表增长27.98%,电视机增长72.66%,收录机增长29.77%,洗衣机增长109.88%,电风扇增长106.60%。 商业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全市商业企业在95%以上实行承包、租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实行了百元利润、销售、工资含量制和优化组合;供销系统扩大股金达967万元,进一步调整了供销社和农民的经济关系;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实行了购进、调运、销售、财务四包干。一九八八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52亿元,增长11.20%。 由于总需要和总供给失衡,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一九八八年,城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25.4%,零售物价指数为125.6%。其中:食品类为133.5%,衣着类为115.0%,日用品类为116.0%,文化娱乐用品类为138.0%,书报杂志类为110.7%,药及医疗用品类为11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21.1%,集市贸易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33.8%。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19.6%,农村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19.6%。 一九八八年,外贸收购总额创历史最高水平,达6047.6万元,增长27.1%。外汇创汇稳步增长,一九八八年为国家创汇约1800万美元,增长24.1%;全市出口商品66个,增加1个。 一九八八年,全市共实现财政收入1.43亿元,增长22.08%;地方财政支出为1.73亿元,增长23.84%;全市财政支大于收0.30亿元。全市金融部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2.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36%;各项贷款余额为12.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34%;借差由上年末的1.03亿元缩小为0.53亿元。 一九八八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9.27亿元,增长40.47%;现金支出为10.70亿元,增长43.49%;绝对投差1.43亿元,为上年的1.7倍。 六、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业在贯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中进一步发展。一年来,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星火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50项。一九八八年新上项目已有24项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有中草3754名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走向商品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一九八八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362个,有农民会员15000余名。一九八八年,全市有13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和验收,其中获国家星火奖一项。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继续得到发展。一九八八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092所,在校学生数3139万人,招生数7.73万人,毕业生数8.13万人,教职工总数2.67万人。各级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学校2241所,在校学生数11.61万人,招生数为8.01万人,毕业生数为7.10万人,专职教职工数为0.26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685所,在园幼儿4.86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巩固率达98%,毕业率达98%,普及率达100%;全市少年入学率达79%,巩固率达97%,毕业率达96%,普及率达81%。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一九八八年,全市有公共图书馆5所,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电影放映单位554个,放映场次12.30万场,观众6997.13万人次,放映收入248.05万元,发行收入是08.34万元。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演出场次2861场,观众人数达552万人次。全市121个乡镇文化站,有97个达合格、基本合格标准,合格率为驾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