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一九八八年,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有1幅书画作品获全国"中华杯"中国版画电视大赛奖;有12件书画作品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国际版画藏书会展。我市协助省文化厅举办了"山西省一九八八年振兴上党梆子调演"。这次调演,我市共获得剧本、音乐创作等项奖38个,我市有8名演员荣获"山西省一九八八年上党梆子表年演员‘杏花奖’"。全市现有有线广播线路8088公里,乡镇有线广播站116个,通广播的村2164个,有线广播喇叭13.64万只。电视设备方面,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5座,增加11座;转播台87座,增加一倍。全市广播覆盖率为76%,增加6%;电视覆盖率为82%,增加2%。

七、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中前进。一九八八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18个;拥有床位5706张,增加209张;年末职工人数为68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88人,增加327人。在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18人,增加10人;中医师334人,增加116人;西医师1231人,增加462人;护师211人,增加163人。全市有8个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

一九八八年体育战线在训练、竞赛、群众体育三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市运动员在全省性比赛中,获11枚金牌、18枚银牌和9枚铜牌;在全国性比赛中,获1枚金牌、1枚健将级称号;在中日中学生田径对抗赛上获两枚金牌。全市共培养等级裁判员118名,等级运动员89人。全市已建立业余体校、体育班18个(所),在校学生961名。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达标人数为7.5万人。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更加广泛深入。

八、人民生活

一九八八年末,全市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为142686人,增长4.61%;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为45033人,增长4.96%。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总额为2.85亿元,增长11.81%,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1520元,增加133元,增长9.59%。剔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居民的平均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为9803人,增加2659人。

一九八八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3.8元,增加58.3元,增长12.52%。剔除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其中:来自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收入为458.8元,增加46.3元;来自外出人员寄回、带回的现金和实物以及国家发放的救济金等其它非借贷性收入为65元,增加12元。

据对100户城市居民调查,一九八八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为971.87元,增长19.37%;其中生活费收入为835.18元,增长17.32%。剔除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6.45%;人均生活费支出为837.84元,增长24.79%。在生活费支出中。用于商品支出749.85元,增长19.77%;用于非商品支出87.99元,增长94.24%。

一九八八年底,100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与黑白电视机92台;洗衣机77台,增加7台;电冰箱18台,增加6台,摩托车2辆;自行车206辆;缝纫机86架;收录机57台,增加17台。

一九八八年底,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9718万元,增长42.83%;人均376元,增长41.88%。在储蓄存款余额中,城镇储蓄32726万元,增长51.57%;农村储蓄36992万元,增长35.94%。

九、人口

一九八八年底,全市总户数为48.12万户,增加1.15万户;总人口186.43万人,增长1.08%,其中非农业居民为23.21万人,增加3.71%。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6:100。本年出生人口2.87万人,出生率为15.46‰;死亡人口1.39万人,死亡率7.51‰;自然增长人口1.4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95‰。

注:①本公报所列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均为初步计算资料,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农业总产值按一九八О年不变价格计算。

②公报所列增长、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减少,无特殊定语者,均系相对于一九八七年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