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长治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81家,完成建筑业产值7.7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实现利润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倍;全年施工面积2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4万平方米,增加6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债项目,潜力产品项目、调产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带动下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8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国有单位投资30.16亿元,下降2.2%;集体投资20.69亿元,增长33.6%;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84亿元,增长55.5%。基本建设投资20.12亿元,下降6.4%;更新改造投资12.67亿元,增长30%;房地产开发投资1.88亿元,增长1.9倍;其他投资下降14.7%。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4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23.36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投资26.07亿元,增长13.3%。全市投资重点仍趋向能源基础设施、交通邮电、电力等行业,这几个行业的投资比重占到全部投资的65.8%。商业、教育、文化和城市建设投资年内大幅度增长,其中以市政、园林为主的城市建设社会服务业投资2.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4%。

全年全市施工项目599项,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490项,建成投产项目401项,当年新增固定资产29.11亿元。全市15项重点工程项目年内投资11.2亿元,占投资比重的22.1%,年末城乡电网基本完成,长邯高速公路、辛安泉引水二期工程、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

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65万吨,洗精煤15万吨,焦炭23万吨,铁矿石12万吨,生铁及铸造106万吨,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94.8公里,变电设备能力43万伏安,化学药制剂3.6亿片,新建和改建公路160公里。

五、城乡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27亿元,增长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9.72亿元,增长9.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06亿元,增长7.4%;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7.1%;其它行业零售额增长2.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保持增长,全市62家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0.37亿元,其中批发业14.96亿元,零售业5.40亿元。

对外贸易保持明显增长。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2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出口总额1774万美元,增长20.4%,进口总额490万美元,下降11.6%。

利用外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个,比上年增加16.7%;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96万美元,增长3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客货运输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7770万吨,比上年增长8.6%。其中铁路货运量2139万吨,增长11.6%;公路货运量5631万吨,增长7.5%。公路货运周转量34.98亿吨公里。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260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铁路客运量135万人,增长4.7%;公路客运量3125万人,增长2.3%。公路客运周转量101.6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4.7%。年内新增市话用户4.61万户,农话4.0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12.24万户。年末,全市市话用户23.72万部,农话11.88万部,移动电话22.21万部。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2.6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7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3.51万户。

旅游业日益兴起。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1474人次,比上年增长89.2%。其中外国人1297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77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7.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4倍。全年全市出游297.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国内旅游总收入6.87亿元,增长5.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7.91亿元,比上年增加2.86亿元,增长19%;一般预算收入9.98亿元,比上年增加1.53亿元,增长18.1%。其中工商税收增长11.5%,农业四税增长1.2%,企业收入增长95.7%。财政支出进一步向重点支出需要倾斜。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8.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增长32.4%,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4.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增长25.3%,文体广播、教育、科学事业费和卫生经费支出分别增长28.4%、38.7%、24.1%和27.4%。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03.67亿元,比年初增长17.4%。其中,企业存款44.55亿元,增长2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8.11亿元,增长14.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9.84亿元,增长10.5%。短期贷款、农业贷款、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个人消费信贷所占贷款总额比重明显上升。其中农业贷款比年初增长29.4%,短期贷款增长9%,个人消费信贷增长1.14倍。全年金融机构为企业融通资金19.2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6%;金融机构现金支出428.31亿元,增长24.1%。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1.3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22亿元,下降87.1%。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承保总额2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保费收入2.04亿元,增长3.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0.92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152万元。支付各类赔款5781万元,其中财险支付赔款5123万元,寿险支付658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市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6项,其中省级6项;获市级以上农村技术承包奖22项,其中省级4项。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屯留、城区和潞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实施国家和省“火炬”、“攻关”、“新产品开发”、“星火”等高科技计划项目25项,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720期,培训人员达24万人。重点推广了113项农业科技成果,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率达到了8%。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数达到42家。到年底,全市已申请申报专利318项,授权295项。年末全市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倍,共实施技术开发项目19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