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阳泉市统计局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32亿元,比年初增加10.22亿元,增长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37亿元,增长6.9%;各项贷款余额81.6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48亿元,增长4.5%;其中,短期贷款发展快于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余额5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增长3.7%;中长期贷款余额17.75亿元,增长0.2%。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现金支出211.66亿元,增长20.9%;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0.19亿元,下降21.3%。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84万元,增长5.8%;人身险保费收入9609万元,增长24.6%。全年赔付金额6405万元,增长19.7%,其中财产险赔付4325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081万元。职工社会保险事业继续发展。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7万人,比上年增加700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共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全年共鉴定、评审、验收科技成果2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6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6项;省内领先水平的4项;省内先进水平的2项。全年受专利申请42件,其中:授权的37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999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98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7.61万人;小学在校生11.34万人;全年在园幼儿4.34万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发展。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62.2千册,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55%,电视人口覆盖突94.48%。《阳泉日报》全年发行量763.3万份。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34个,床位6285张,医院37个。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310人,其中医生3242人,护师、护士2439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5.07张,群众就医条件大为改善。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0年我市运动健儿在省内外的各项比赛中,获金牌49枚、银牌35枚、铜牌35枚。

十一、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基本持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95无,比上年增加383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724元,增长13.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96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4元,增长22.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建筑面积53.12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10.4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入均居注面积分别达到9.84平方米和23.6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市福利院拥有床位136张,收养136人。城镇社会服务网络继续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81个。

环保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是“一控一达标”的决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卞,环保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目标,全方位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基本上实现了全市“一控一达标”的目标,全市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年末,全市525家省控污染企业中,治理达标的282家,取缔66家,自然关停135家,停产治理38家,经省达标领导组批准延期治理达标的7家,达标率为98.6%。省下达的14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除二氧化硫外,完成13项。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26.68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4.31平方公里。分别占建城区面积的63.7%和34.1%。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据待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