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十五”期间,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居住面积增加,居住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2005年,全市城镇新建住宅建筑面积50.2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17.56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住宅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1.4平方米和27.41平方米。 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我市社会福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市福利院拥有床位147张,收养人数147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66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240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0万元。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险的参保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不断增长。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为22.35万人,征缴基金23988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万人,征缴基金1996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7万人,征缴基金200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1.22万人,征缴基金29529万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7014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征缴基金869.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8.97万人,征缴基金4734.73万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已全面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环保事业继续发展。“十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坚持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互为促进,强化综合治理,突出基础建设,取得较为显著成效。尤其是2005年,我市确立了以打好电力行业烟气脱硫、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生产设施、煤矸石综合治理、创建绿色社区为重点的环保“五大战役”,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专项环保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大了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大气环境明显改善。据监测结果表明,市区空气质量二级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共225天,其中一级天气6天,二级天气219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60%,首次出现全年无五级天气,摆脱了重度污染。二级以上天气天数比上年增加了103天,提前4个月完成了省年初确定的150天目标。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降低32.2%,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22.2%,二氧化氮浓度变化幅度不大,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下降26.3%。全年市域内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其中入境断面晓庄和出境断面娘子关为Ⅲ类水质,水质良好。 注:1.按国家和省统计局的规定,根据经济普查结果,对1992年以后的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了相应调整。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未包括居民外币存款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