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大同市统计局

煤炭、冶金、电力、医药等主导行业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完成增加值9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7%;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2%;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8.72%;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9%;化学工业完成增加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3%;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0%;机械工业完成增加值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2005年,全市原煤产量(全社会)8034.08万吨,比上年下降4.78%;发电量162704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20%;啤酒63588千升,比上年增长3.53%;化肥13.38万吨,比上年下降8.55%;水泥304.58万吨,比上年下降3.67%;生铁73.44万吨,比上年增长46.74%;粗钢72.03万吨,比上年增长30.44%;钢材19.08万吨,比上年下降3.05%;化学原料药0.37万吨,比上年增长7.59%;碳素制品4.89万吨,比上年增长9.00%;树脂2.06万吨,比上年增长28.40%;粘胶纤维2.37万吨,比上年增长3.10%;煤气15970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0%;电石(折合量)8.73万吨,比上年增长10.54%;烧碱3.07万吨,比上年增长17.84%;白酒1026千升,比上年增长19倍;合成洗涤剂1.76万吨,比上年增长1.44%。

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75.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8%,实现利税44.34亿元,增长15.8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4.20亿元,增长16.29%;全市工业企业年末应收账款净额4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2.19%。

能源生产外输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外销煤炭7826.51万吨,比上年增长6.98%,其中,通过铁路外运6024.59万吨,增长9.23%;通过公路外运1801.92万吨,增长0.07%。全年全市发电量为162.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20%,全社会用电量为76.8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5%。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3.5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94%;房屋竣工面积123.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继续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全市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16%。“十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34.26%。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16亿元,比上年增长63.12%,占投资总量的2.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0.8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9%,占投资总量的62.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2%,占投资总量的34.65%。分经济类型看,全市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76.35亿元,增长90.68%。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0.95%。分行业看,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46.15亿元,增长238.34%;化学工业完成投资2.18亿元,增长7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26.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0.49亿元,下降17.46%;医药工业完成投资1.4亿元,下降65.85%;冶金工业完成投资4.1亿元,增长42.36%;机械工业完成投资0.67亿元,下降53.47%;教育完成投资2.99亿元,增长157.76%;卫生完成投资0.48亿元,增长60.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0.62亿元,增长26.53%。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全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54.57%,其中,住宅投资12.73亿元,增长110.07%。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06%。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57.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38%;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9.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1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6.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35%。

全市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51个,其中新开工338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63个,新增固定资产77.55亿元。全市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洗煤100万吨/年;铁矿石成品矿27.5万吨/年;改建公路65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3010个,建筑面积17731平方米;小学学生席位4880个,建筑面积28682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水泥20万吨/年;石墨及碳素制品1500吨/年;烧碱25000吨/年;炼钢70万吨/年;火力发电125万千瓦;化学原料1500吨/年;中成药100吨/年;新建高速公路47.37公里;医院病床200张;宾馆、旅馆、招待所客房数581间。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15.46亿元,增长11.8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7.44亿元,增长12.92%。分行业看,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8.70亿元,增长8.94%;餐饮业零售额21.23亿元,增长23.54%。分所有制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5.01亿元,增长14.41%;集体经济零售额21.27亿元,增长10.10%;股份制经济零售额10.60亿元,增长10.84%;私营经济零售额13.30亿元,增长28.34%;个体经济零售额53.04亿元,增长5.87%。“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11%。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98%,汽车类增长3.22%,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增长140.31%,家用电器类增长28.39%,中西药品类增长9.8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0.24%,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2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