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大同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3%;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03%。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1999年底,全市电话总数达20.36万部,比上年增长16.27%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1.15万门,比上年增长12.70%。住宅电话用户16.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1086户,数据通信总用户达到2329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926个。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53个,邮电邮路总长度3608公里。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受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改善消费环境措施的影响,以及市政府采取的积极行动,新建的8个集贸市场全部启用,并改建两个超市。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出现了一些较为积极的变化趋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6.43%。其,市消费品零售总额57.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0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4.84亿元,比上年下降27.65%。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91亿元,比上年增长5.95%;餐饮业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93%;制造业4.44亿元,比上年下降12.19%;农业生产者零售额9.46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他类型零售额1.89亿元,比上年增长9.04%。

市场物价仍在低位运行。据抽样调查,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9%。受学杂费、邮费等政策性价格上调影响,服务项目类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5.3%,其他大部分仍为下降。

七、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6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76%。其中,出口总额15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62%;进口到货10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2%全年全市引进外资达58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1.71%。年末已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14户,比上年增加5户。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1999年,来我市旅游、观光、友好访问、从事商务以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达3.5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5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6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面对市场疲软,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财源萎缩的局面,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加大征收力度,强化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量入为出。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4.62亿元,比上年下降8.15%。一般预算收入9.13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工商税收7.32亿元比上年增长0.85%;农业四税0.14亿元,比上年下降39.92%;企业收入0.34亿元,比上年下降30.29%。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9%。其中管理费用支出增长4.8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增长18.7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大于收2.36亿元。

金融形势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5.39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增长11.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8.64亿元,增长7.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3%。各项贷款余额153.82亿元,比年初增长2.08%。其中工业贷款余额48.17亿元,下降0.1%;农业贷款余额8.72亿元,增长11.08%;乡镇企业贷款余额11.87亿元,增长6.55%;三资企业贷款余额2.79亿元,增长机构现金收入406.63亿元,现金支出390.34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16.28亿元,比上年增加1.81亿元,增长13.0%.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额242.9亿元,比上年增加21.48亿元.保费收入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1.18亿元,比上年下降7.81%人身保险费收入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6%。全年共处理国内财产赔款案8848件,支付各类赔款6754万元,比上年下降12.58%,人身保险支付赔款1225万元,其中短期赔款1193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1999年末,全市已有县以上独立科研机构21个,其中有省部属科研机构2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万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16.62%,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为2557人,有中级职称的为24267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1999年,全市共组织实施了各级各类工业科技计划48项。其中有国家火炬计划1项,国家新产品试制计划1项;省火炬计划6项,省成果推广计划5项,省星火计划4项;市攻关计划22项,市星火计划2项,市自第三者项目8项。总投资12479.6万元。全市引进农业新技术31项,新品种15个,安排了“优质晋黍3号综合栽培技术”、“晋北名优小杂粮综合配套培植技术”等28项试验,在去年罕见的大灾之年,多数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增加。1999年,在财政十分紧张的形势下,继续加大科技费用的投入,全年全市市、县二级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达702.58万元,比上年增长28.40%。其中市级达198.0万元,比上年增长工8.8%。

科技基础设施加强。建起了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开通国际、国内联机检索系统,建立了“国家重点新产品”等3个数据库。该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咨询150多人次,提供新技术48项。并开办了技术市场交易中心,登记技术交易中心,登记技术交易合同74项,交易额1124.84万元,代办专利23项,查处假冒专利产品1项。

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中心等专业12所,职业中学29所,普通中学289所,小学2415所。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1737人,在校学生28299人;普通初中招生52110人,在校学生140204人;职业中学招生3491人,在校学生10529人;小学招生58819人,在校学生355973人。全市已有8个县区实现“普九”,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7%和99.1%。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职工培训率达到31%,下岗职工中有8.4万余人参加了培训。全市扫除剩余文盲601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重点开展了大同解放50周年、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三大庆典宣传,举办了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艺表演。对“法轮功”等邪教的非法出版物进行了全面清理。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17个,图书馆13个,文化馆11个,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11座,中波广播发射台2座,有线电视台10座。全市有广播剧《路这边,山那边》、电视边疆剧《大树临风》、晋剧《宝岛英烈》、话剧《年年月月》获得了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并摄制了22集大型历史文献片《大同五十年》。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不含诊所、保健所)290个,床位10811张,卫生技术人员13919人。其中有医院、卫生院224,床位9944张,卫生技术人员11900人。在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6734人,护师、护士3690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7个,卫生技术人员1477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1110张,卫生技术人员188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84.43%,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350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