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邯郸市统计局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迈出新步伐。2002年,全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多层次办学,有8所学校举办了五年制大专班,开辟了升学与就业新渠道;全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549人,招生规模连续第3年稳步增长;全市对口升入高等院校2123人,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2002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33.9万册;群众文化艺术馆1个,举办展览16次,组织文艺活动36次。在省以上艺术大赛和文艺创作评比中,获各种奖励196项。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全市拥有文物机构7个,文物藏品7395件,赵王城、赵王陵、磁山文化、磁州窑、北响堂石窟等五大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进展顺利。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加快。截止2002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发射台和转播台1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95%;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18座,其中1千瓦以上的有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29%,比上年提高了0.51个百分点;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511座。全年共在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615篇(件),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8篇(件)。“村村通”工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卫生: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年末,医院床位19738张,执业医师6608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2.32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0.78人。

体育:体育运动蓬勃开展。2002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30万人。全年组织11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河北省各项比赛,共获得金牌65枚、银牌78枚和铜牌86枚。全年共向省级以上优秀队输送9人,省体校12人,中国足校3人,各大专院校27人。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总量得到控制,常住人口缓慢增长。全市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比上年增加5.6万人,增长0.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97‰,比上年增加1.87个千分点;死亡率4.33‰,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64‰,比上年增加1.95个千分点。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积极开辟就业渠道,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劳动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控制在4.5%的预定目标以内。全市初步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居民收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比上年增长10.4%,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增长6.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5%,比上年降低2.7个百分点,逐步靠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61元,比上年增长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264元,增长6.2%。

居民住房:2002年,全市住宅竣工531.2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竣工51.0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达到2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6.0平方米。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统计年快报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产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