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艰苦创业,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实现利润和税金分别为0.9亿元和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4%和33.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2536元/人。房屋施工面积88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91.1万平方米,建筑企业亏损24家,亏损面为1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增长。2001年,全市努力增加对科技教育、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龙型经济、立市兴市、重点建设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高开区新区、高效农业区、高教区“三区”建设均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出现了增长的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60.5亿元,增长2.5%。按所有制划分,国有及其他经济单位投资112.5亿元,下降4.3%;集体经济投资68.2亿元,增长8.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1.5亿元,增长4.9%。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61.1亿元,下降15.5%;更新改造投资38.5亿元,增长5.1%;房地产投资12.8亿元,增长49.8%。在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节约能源、原材料投资1.34亿元;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投资1.98亿元,增长17.0%。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3.31亿元,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16.91亿元,工业投资55.07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1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5项,实际完成投资38.5亿元。其中,19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2亿元,邯峰电厂一期发电工程2号机、邯郸市环城路二期和粮库项目竣工投产;邯郸城网改造等9项续建项目和邯钢技改等7项开工项目进展顺利。26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河北赛博板业集团有限公司刨花板扩建、成马公路拓宽改建、邯郸洪源纺织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峰峰矿务局梧桐庄矿和大淑村矿井巷工程等4项投产项目已基本完工或竣工;临漳县獭兔产业化一期工程等5项续建项目和邯郸办公自动化设备耗材基地二期等12项开工项目除部分已经竣工外,其余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7亿元,增长10.3%。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2亿元和9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0%和11.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32.4亿元,增长12.4%;餐饮业完成27.8亿元,增长18.7%。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在近几年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和现代营销方式的基础上,继续以围绕建设晋冀鲁豫接壤区商贸中心、搞好邯郸商贸城建设为目标,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培育建设了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截止2001年底,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市场达32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82.8亿元。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2001年,全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继续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84项,总投资3.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02亿美元。其中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7项,项目总投资2.0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49个,总投资1.1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718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8%,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1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2%。年末实有三资企业349个。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001年,全市新批进出口放权企业65家,新增外经放权企业2家;外派劳务合作人员137人次。全市出口产品市场已发展到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104个国家和地区。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2.18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7981万美元。按系统分类,工业放权企业出口完成5277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2050万美元;外贸企业出口441万美元;其他企业出口213万美元。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653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设施继续改善。2001年,全市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83亿元,建成绿色通道114.85公里,建成“公路形象示范工程”82.5公里,“花园式通道工程”520公里,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92.7公里。全市年客运量达到10870万人,旅客周转量526086万人公里;货运量8030万吨,货运周转量1007928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4984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函件2192.9万件;包件27.33万件;邮政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1.5%。2001年,全市完成电话交换机增容23.5万门,交换机总容量超过115万门;全年固定电话放号20万户,增长59.0%;安装IC卡电话1101部;年末本地电话用户81.5万户,其中城市49.7万户;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2万户;163、169计算机互联网新增用户9.5万户,年末用户达14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40.3万户。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创收27.12亿元,增长14.5%。国际旅游接待4075人次,比上年增长13.5%;创汇132.44万美元,增长12.0%。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01年,全市财税系统继续落实积极财政的政策,强化征管,堵塞漏洞,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合理使用。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37.6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92亿元,增长10.9%。全市财政支出3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市共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676万元,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同时,加大了政府采购工作力度,共实施政府采购727次,累计采购金额15183万元,节约资金2248万元,节资率14.8%。 金融形势平稳。2001年,全市金融系统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认真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化解处置金融机构风险;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74.81亿元,比年初增加52.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年末达到108.91亿元,比年初增加3.21亿元,企业即期支付能力增强。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28.66亿元,比年初增长11.2%。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力度普遍增大,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69.31亿元,比年初增加35.70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79.23亿元,现金支出1195.50亿元,货币纯投放16.2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