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秦皇岛两大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社会步入沿海强市建设的新阶段。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创新高。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6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为近十年的最快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84亿元,增长15.1%;第二产业增加值256.94亿元,增长13.5%,其中工业增加值225.7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0亿元,增长13.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3591元,比上年增长12.5%。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7︰38.6︰49.7。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11.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2.8%,提高0.7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6.5%,超过预期控制目标3.5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高出4.7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5%,农村上涨5.9%。八大类消费品中,除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类价格下降外,其余六类消费品价格均为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7%(见表1)。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指 标 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6.5 食品 117.7 烟酒 103.9 衣着 94.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3.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0 交通和通信 10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3 居住 103.0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大,上涨8.7%,涨幅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涨幅提高2.5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稳中有升,上涨5.8%。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上涨7.0%,非住宅上涨4.7%,二手住宅上涨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9%,其中饲料价格上涨6.5%,化肥价格上涨0.1%,农用机油价格上涨5.2%。 。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仍不够稳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投资增幅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市各级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农业产值53.60亿元,增长12.3%;林业产值2.35亿元,增长20.0%;牧业产值78.29亿元,增长19.5%;渔业产值14.40亿元,增长1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2亿元,增长6.6%。 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全市粮食总产量87.36万吨,增长2.9%。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瓜菜、水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见表2)。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7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 万吨 87.36 2.9 #夏粮 万吨 8.97 -13.3 秋粮 万吨 78.39 5.2 油料 万吨 7.78 6.8 棉花 吨 2009 21.1 蔬菜 万吨 220.27 3.5 水果 万吨 65.39 18.9 水产品 万吨 33.97 68.1 #海水 万吨 33.29 69.0 肉类 万吨 31.00 10.4 #猪肉 万吨 18.84 5.2 牛肉 万吨 3.40 2.6 羊肉 万吨 1.71 40.1 奶类 万吨 7.48 21.3 禽蛋 万吨 10.36 6.6 猪出栏数 百头 23822 3.8 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造林质量不断提高。确定了实施“北封南造”的发展战略,科学规划绿化远景,全面启动“绿色秦皇岛”建设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133公顷,零星植树400万株,育苗6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4%。2007年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冠。林果产业化扎实推进,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年干果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板栗产量1.27万吨,增长17.6%;核桃产量0.22万吨,增长7.0%。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8.3万千瓦,增长4.6%,其中,农用拖拉机49791台,联合收割机90台,机动脱粒机11788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1.11万公顷,机播面积5.23万公顷,机收面积3.27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1.32亿千瓦小时,增长44.7%;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61万吨,增长5.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45万公顷,增长0.1%。加强了“路、水、电、医、学”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电,通汽车村数比重上升到98.4%,通有线电视村数比重上升到73.8%;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上升到3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41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7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3.19亿元,增长20.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62亿元,增长9.1%。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对全市工业起主要支撑作用的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4.28亿元和83.12亿元,增长13.8%和20.8%。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7.36亿元,增长16.9%。粮油食品、玻璃、金属压延和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完成增加值127.48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3.4%。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48.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7.8%,提高6.7个百分点。在68种主要产品中有43种产品产量实现了增长,占63.2%(见表3)。 表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7年 比上年增减±%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5.80 8.9 小麦粉 万吨 24.48 -0.6 食用植物油 万吨 42.04 5.1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2.17 -2.3 啤酒 千升 148134 -11.7 葡萄酒 千升 51993 -28.4 化学纤维 万吨 4.97 -17.6 服装 万件 291 4.1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3.66 -0.1 水泥 万吨 352.43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