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秦皇岛市统计局

平板玻璃 万重箱 2742 14.9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50.60 38.9

成品钢材 万吨 233.11 1.15倍

黄金 千克 307 -32.9

铝材 万吨 5.23 38.3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指数为187.4,比上年提高51.7点;实现利税64.31亿元,增长1.7倍,其中利润39.04亿元,增长4.4倍,创历史新高;税金25.27亿元,增长53.7%。

建筑业生产继续提高。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3.66亿元,增长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优化中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99.26亿元,增长13.5%;农村投资完成53.14亿元,增长46.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7亿元,下降9.8%;第二产业投资77亿元,下降8.1%;第三产业投资120.08亿元,增长34.4%。工业投资76.85亿元,下降8.0%。其中制造业投资65.45亿元,下降7.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9.12亿元,下降29.2%。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显现,高耗能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其中钢铁行业投资完成13.75亿元,下降66.0%,电力、热力投资完成8.18亿元,下降31.0%。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33.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0.68亿元,增长21.4%;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3.79亿元,增长1.8倍。

项目建设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城镇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 289项,累计完成投资131.51亿元,其中新开工197项。富士康秦皇岛科技园全面启动,山船重工百万吨造船、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中粤浦项马口铁、紫竹药业、中集集团半挂车等一批生产性大项目开工建设,上海然硕特殊设备及配件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917个,施工项目1121 个,竣工项目64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7.6%。当年新增固定资产90.05 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8.1%。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运行平稳。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875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4.3%,其中,铁路579万人次,增长26.7%;公路6287万人次,增长2.5%;航空4.11万人次,增长5.5倍。货物运输量7576万吨,下降1.5%,其中铁路1371万吨,下降6.5%;公路4739万吨,增长5.6%。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快增长,全年完成24743万吨,增长21.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万箱,增长50%。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382公里。全年实施干线公路新改建项目5项,完成投资4.95亿元。年内完成农村公路工程875公里,完成投资1.88亿元。新增通油(水泥)路行政村232个,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境内沿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民航机场、承秦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62亿元,增长18.5%;电信业务收入6.06亿元,增长3.5%;移动业务收入11.18亿元,增长15.9%。全年邮政信函568.90万件,比上年减少26.4%。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3.3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3.50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户数80.57万户,新增0.53万户;小灵通电话用户18.19万户,新增1.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8.99万户,新增41.99万户。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8.27万户,新增5.78万户。

旅游业发展形势平稳。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接待国内游客1510万人次,增长7.3%;接待入境游客达到22.18万人次,增长11.2%,其中俄罗斯游客5.02万人次,增长32.5%。旅游总收入87.50亿元,增长12.3%。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加强。年末旅行社达12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8家、出境旅游组团社4家;星级饭店增至61家,其中四星级9家;旅游景区(点)增至43家,A级景区19家,其中4A以上景区8家。成功举办了秦皇岛首届旅游节、中国昌黎干红葡萄酒节、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文化节、山海关首届国际烟花艺术节暨烟花艺术作品大赛等大型活动。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活跃。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及物价水平持续走高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地域看,城乡消费市场整体走强,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63.06亿元,增长18.7%;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5.08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全面兴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0.91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84亿元,增长16.5%。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强力领涨,实现零售额54.97亿元,增长26.0%。

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中,热点商品持续旺销,金银珠宝类、服装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68.3%、57.6%、83.2%和29.4%。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粮油类、肉禽蛋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29.6%和22.1%。

市场建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年内全市启动市场建设项目20个,完工项目8个。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市场建设项目5个。卢龙县冀东商贸物流中心和山海关西关两个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投入试运营,昌黎皮毛交易市场、洋洋古玩城成为冀东最大的专业市场。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14家,成交额77.27亿元。“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有1091个村庄的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超市服务,农村商品销售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积极创新营销方式,提升经营业态,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的经营模式成为扩大销售、激活消费的新亮点。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21.45亿美元,增长9.4%;进口13.95亿美元,增长49.6%。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9.4亿美元,增长28.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7亿美元,增长25.8%,占出口总额的21.9%。按市场结构看,对亚洲市场出口仍占较大比重,达14.7亿美元,增长4.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5%;对欧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分别为2.1亿美元和0.5亿美元,分别增长31.6%和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