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秦皇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异常艰巨的奥运协办和暑期服务任务,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新秦皇岛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熏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0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12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327。96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增加值292。3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389。87亿元,增长13。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8426元,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3∶40。5∶48。2;继续保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1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税收收入达98。61亿元,增长27。7%。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45亿元,增长16。3%。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36亿元,增长29。1%。民生事业投入快速增长,全年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支出46。9亿元,增长37。8%,其中用于教育支出增长44。4%,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0。4%,用于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2。9%,用于环境保护支出增长62。0%,用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2。6%。 物价涨幅高位回落。随着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以粮油肉菜为代表的主要食品价格止步回降,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顺势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6。7%,涨幅比年内最高点回落4。4个百分点,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2%,农村上涨7。2%。八大类消费品中,除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类价格下降外,其余六类消费品价格均为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8%(见表1)。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指 标 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6。7 食品 115。8 烟酒及用品 105。8 衣着 93。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3。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5。0 交通和通讯 10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6 居住 106。7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8%,涨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2。9%,涨幅提高9。4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较为平稳,上涨4。0%,涨幅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3。6%,非住宅价格上涨1。7%,二手住宅价格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20。6%?熏其中饲料价格上涨10。7%,化肥价格上涨30。9%,农用机油价格上涨17。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对外经济贸易和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和能源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实现增产增收。2008年全市各级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3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畜牧业产值82。2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形势良好,连续五年实现增收,全市粮食总产量85。68万吨,增长6。5%。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瓜菜、水果、肉类、奶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见表2)。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 万吨 85。68 6。5 #夏粮 万吨 8。83 2。9 秋粮 万吨 76。85 6。9 油料 万吨 8。98 9。0 棉花 吨 2450 37。9 蔬菜 万吨 229。10 4。0 水果 万吨 66。22 1。3 水产品 万吨 34。96 1。0倍 #海水 万吨 34。28 1。0倍 肉类 万吨 25。54 6。8 #猪肉 万吨 15。73 9。6 牛肉 万吨 2。73 6。4 羊肉 万吨 1。59 15。0 奶类 万吨 9。86 31。9 禽蛋 万吨 10。65 28。2 猪出栏数 百头 20524 8。3 深入实施绿色秦皇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285公顷,零星植树405万株,育苗83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4%。积极深化果品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67。83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核桃产量0。25万吨,增长13。6%;板栗产量1。32万吨,增长3。9%。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8。57万千瓦,增长3。7%,其中,农用拖拉机50572台,联合收割机106台,机动脱粒机5800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3。4万公顷,机播面积6。9万公顷,机收面积3。8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1。58亿千瓦小时,增长2。3%;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83万吨,增长1。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95万公顷,增长3。4%。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电,通汽车村数比重达98。8%,通有线电视村数比重达75。6%;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达40%。积极实施“帮百社扶万户”示范工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在酿酒葡萄、蔬菜、中草药、甘薯、养殖、水产、果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突破,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8万人,带动农户19。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