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24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1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54.6%。年内已建成投产和部分投产的项目主要有:西外环高速公路、东出口立交桥、荷花坑市场、国家粮食储备库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1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180.2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1.8%。 年内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煤开采4万吨,天然原油7万吨,炼钢10万吨,热轧钢材30万吨,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100公里,水泥10万吨,程控交换机68839线,日用陶瓷1700万件,新建公路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4公里,高等学校学生席位4522个,中等学校学生席位7780个。 2001年,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4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22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64.5%,其中住宅房屋竣工率64.8%。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1年用于公路建设资金6.95亿元。年内西外环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唐山环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92公里环城高速公路的城市,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以此为标志的我市“O+X”高速公路网建设取得全面胜利。到2001年底,四纵四横干线公路网初步形成,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8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8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12公里,跨入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年内改、扩建公路(包括乡村公路)447.2公里,其中国省道路26.6公里,地方道路420.6公里,修建各种桥梁18座,涵洞10道,极大改善了我市整体交通环境。 公路运输稳步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年客运量4416万人,客运周转量16.21亿人公里,均比上年增长1%;货物运输量10262万吨,货物周转量72.01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2.3%。高速客运和快速货运成为交通运输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水路运输持续增长。京唐港建设步伐加快,200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098万吨,比上年增长21.7%,已跨入全国大港行列。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主要邮电业务实物量与上年比较,特快专递增长52.6%,函件增长3.1%。年末全市拥有电话机135.53万部,比上年增加35.46万部,电话普及率达到19.4%。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73.26万门,比上年增加46.51万门。移动通讯发展迅速,年末移动电话达到78.50万部,比上年增长58.0%。互联网用户达到11.4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需求平稳增长。随着全市经济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和档次逐步提高,有力拉动了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1.3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市区零售额95.73亿元,县(市)的零售额155.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1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6%,餐饮业增长20.6%。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市集贸市场个数发展到545个,其中各类专业市场115个。城乡集市贸易实现成交额27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大型超市、连锁店发展迅速。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国有、股份合作制企业销售额分别增长34.0%和75.4%。 市场物价平稳。200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上升;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则有所下降。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一定规模。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市积极参加了国家、省举办的多次对外招商和经贸洽谈活动,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陶瓷博览会和经济技术合作暨贸易洽谈会,开辟了新的国际市场和招商引资渠道。 200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29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出口总额326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6%。从出口品种看,纯碱、家具、花生和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9.2%、19.0%、90.7%和8.7%。机电产品、服装、家用陶瓷和水产品是我市主要出口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49.3%。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87.2%。 全年批准外商投资合同53项,合同总金额17066万美元,合同外资额51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9.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3.3%。年内建成投产(开工)的三资企业15家。 全年共接待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洽谈贸易和从事其它友好活动的外国和港澳台胞3.64万人,比上年增长13.6%。国际旅游收入11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2%。 七、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财政、税收收入快速增长。我市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依法治税管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2001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一般预算收入3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1%。一般预算支出5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全市税收收入完成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国税收入38.63亿元,地税收入36.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57.6%。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信贷力度加大。2001年底,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789.69亿元,比年初增加77.35亿元。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为493.52亿元,比年初增加39.08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904.31亿元,现金支出1921.38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7.06亿元。 保险事业高速发展。各类保险机构共承保各种保险金额1113.99亿元,比上年增长44.2%;保费收入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赔给付金额3.80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1年,我市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年内延伸、改造、扩建城市主次干道29条,市区东西出口道桥竣工通车。新开4条、延长9条公交线路。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扩供煤气用户1.40万户,新增日供水能力8万吨,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 同时,继续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对重点街区进行了高标准装饰美化,对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改造。市区共植树12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50公顷,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38%。建成青龙河、唐丰路等5条绿化风景带。城市生态园林防护带基本形成。随着市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