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增长的有:机制纸41.82万吨,增长67.6%;金属镁0.71万吨,增长23.7%;铝4.27万吨,增长76.4 %;饮料酒6729千升,增长10.7%;瓷质砖1738.9万平方米,增长176.3%;水泥208.32万吨,增长7.9%;合成氨7.64万吨,增长13.4%。下降的有:电石45.67万吨,下降10.0 %;铁合金12.76万吨,下降2.9%;生铁15.24万吨,下降36.7%;金属切削机床1440台,下降45.5%;发电量47.97亿千瓦时,下降5.6%。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9家,比上年增加1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4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实现利税9.78亿元,增长31.8%,其中实现利润5.15亿元,增长50.7%。工业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89.7%,比上年提高27.6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2008年末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6家(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4%;竣工房屋面积41.2万平方米,增长48.3 %。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17万元/人,增长18.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城镇投资53.99亿元,增长36.0 %;农村投资17.5亿元,下降6.9%。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市属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21.74亿元,下降11.5%,其中工业投资19.25亿元,下降18.8%;第三产业投资33.48亿元,增长90.2%,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9.04亿元,增长3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5.15亿元,增长44.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0.33亿元,下降12.2%,教育投资1.83亿元,增长1.5倍。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施工项目352个(不含房地产投资项目),比上年增长1.2%,其中新开工项目达300个,下降2.9%。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7%,其中,住宅投资7.17亿元,增长144.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6亿元,下降39.3%。商品房施工面积115.6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3%;竣工面积42.95万平方米,增长85.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1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额7.12亿元,增长37.9%。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香山机场建成通航,中营高速公路中宁到孟家湾和沙宁滨河北路全线通车,市区东、西环路两座立交桥全面完工。完成美利工业园区水、电、路及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8000亩绿化带建设工程。建成了香山公园。中宁县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了环城道路,黄河湿地生态园、南河子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海原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详规全面完成,建设进展顺利,启动了大南华半阴湿地区水生态造林工程。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分城乡看,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59亿元,增长23.1%;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6亿元,增长23.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11亿元,增长25.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6亿元,增长26.5%;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18亿元,下降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28亿元,增长32.9%;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0.51亿元,增长131.2%;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2.14亿元,增长57.6%;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5.49亿元,增长22.8%;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2.83亿元,增长15.9%。非公有经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0%。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3倍;金银珠宝类增长88.1%;汽车类下降3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2.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1.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1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出口额3000万美元,下降13.3%;进口额100万美元,增长150.0%。 招商引资初见成效。2008年,全市新建、续建(扩建)招商引资项目43个,到位资金29.62亿元。引进了湖北宜化 、江苏扬农、江苏泰兴、浙江嘉化、华夏特钢、湖南金德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到中卫投资,实施一批合作项目。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948公里,比上年末净增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991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公路货物周转量107661万吨公里,增长8.4%;公路客运量873万人次,增长7.8%;公路旅客周转量64920万人公里,增长7.8 %。年末全市各种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51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83万辆,增长49.6%;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73万辆,增加0.67万辆,增长63.2%。 邮电通讯持续较快发展。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253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535万元,增长3.3%;邮政业务总量3718万元,增长15.7%。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52万门,增加2.0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69万户,增长3.4%。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73万户,增加4.11万户,增长11.2%。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47.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6862户,增长26.1%。 旅游业发展取得进一步突破。建设了沙坡头东仪门、生态停车场、东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沙雕广场等旅游项目,沙坡头景区框架进一步拉大,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市场吸引力有了新的增强。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134.23万人次(包括景点旅游和商务旅游),与上年持平,其中:国内游客134.06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0.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旅游景点营业收入0.57亿元,增长8%。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GDP)为5.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0%,旅游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2.3% ,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8.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4 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1亿元,增长35.0%。其中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增长31.0%,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3亿元,增长28.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4.36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49亿元,增长47.2%。其中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14.45亿元,增长40.5%,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69亿元,增长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