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3.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2%,其中企业存款20.38亿元,增长5.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95亿元,增长23.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2.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短期贷款46.78亿元,增长4.0%;中长期贷款31.44亿元,增长34.1%。 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29.17亿元,比上年下降3.2%,现金支出329.16亿元,下降5.0%,收支相抵回笼现金69万元,比上年同期少投放66553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117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102万元,增长65.3%;寿险保费收入10015万元,增长29.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297万元,增长42.6%,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4336万元,增长77.6%;寿险赔款及给付1961万元,下降0.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南华山职业中专学校正在加紧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新突破。2008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68所,普通高中招生7365人,在校学生19265人,毕业生7755人;普通初中招生20896人,在校学生58838人,毕业生17911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3%。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16人,在校学生4782人,毕业生1133人。高考实现新突破,2008年全市大专以上录取人数5471人,比上年增加596人。 有小学453所,小学在校学生134715人,招生2147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毕业生23679人。特殊教育招生30人,在校学生195人。幼儿园31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23824人,其中学前班16803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效。2008年共争取上级项目23个,争取资金1304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自治区级16项,下达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1项。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干旱地区压砂地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设施蔬菜提质增效规范化集成示范及产业化开发”2个重点项目。年内全市专利申请量32件,专利授权量29件。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枸杞酒的生产方法”获得第十届国家专利金奖。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进一步深化。全市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站31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70%以上的镇(乡)村,全市科技特派员达到282名,科技特派员创业企业达到56家。中宁县在全区率先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及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在重点骨干企业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项。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展顺利。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活跃,年内举办“和谐中卫”等广场文艺演出163场次。海原《大山的女儿》在区、市巡回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新建乡镇文化站6个。成立岩画文物管理所,岩画等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有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各类藏书36.1万册。全市有广播调频转播发射台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4座,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8.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4%。实施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07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开工建设120急救中心和中心血站,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04个,开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个。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54个,其中: 医院1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妇幼保健院(所)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家,乡镇卫生院41家。有卫生技术人员282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99人,注册护士821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数251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2441张。全市有村卫生室430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59人。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门诊治疗275.09万人次,增长0.2%,收治住院病人7.41万人次,增长35.6%,卫生业务收入28714万元,增长11.7 %。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举办了“首届进城务工人员体育节”等13项全市性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组队参加了全国南北赛区赤峰市“蒙牛城市之间”选拔赛、全国第二届健身气功交流大赛、自治区第21届象棋大赛及全区第二届职工体育运动会、全区青少年年度比赛和首届定点投篮大赛总决赛等赛事活动。市体育馆开工建设。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4.17万人,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男性人口58.41万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人口55.76万人,占48.8%。全市有汉族人口75.6万人,占总人口的66.2%;回族人口38.3万人,占总人口的33.5%;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23.9%;农业人口86.87万人,占总人口的76.1%。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8年全市出生人口16314人,出生率为14.38%。,比上年下降1.3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253人,死亡率为4.63%。,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自然增加人口110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5%。,下降0.8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31元,比上年增长20.2%;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815元,增长17.0%。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60元,增长18.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1%。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44平方米。 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2008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2393人,比上年末增加3703人,其中参保职工3499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400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122911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815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096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1000人,增加2338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81.8万元。全市参加工伤保险29620人,增加7531人。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890人,比上年增加553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185人,增加5653人。建立了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数9588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市参合农民达72.95万人,参合率 90.61 %。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