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有序推进,文化文艺下乡活动红红火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国内演出场次243次;文化馆11个,举办展览70场;公共图书馆10个,藏书52.57万册;乡镇文化站122个;各类放映单位122个,电影放映14061场,观众为246.17万人次。电视覆盖率为92.6%,广播覆盖率为90.5%。《思茅日报》年发行474万份,《思茅文艺》年发行7000份。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1个,拥有床位381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671人,其中:执业医师1734人,执业助理医师567人,注册护士1329人,药剂人员256人,检验人员224人。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试点,加大医疗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市共举办综合运动会32次,举办单项运动会108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37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155441人。成功承办了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等省级赛事。体育运动成绩再创佳绩,参加省级比赛获得金牌25枚、银牌48枚、铜牌46枚。在雅典举行的第十二届残疾人奥运会上,我市运动员李剑飞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一枚金牌。中老年健身运动异常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 十、人口、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9‰,死亡率为6.5‰,自然增长率为8.4‰。年末常住总人口为25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1.41万人,农业人口223.04万人。 计划生育工作中,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成效明显,办证人数不断增加,全市77865户农业人口一孩家庭中有24249户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占农业人口一孩户的31.1%。全市已婚育妇女440278人,采取各种避孕节育措施381553人,综合节育率为86.7%,长效避孕率为81.9%,计划生育率为98.1%。 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17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44人。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98万公顷。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0.42亿元;烟尘控制区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比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结合利用率为37%,比上年提高16.21个百分点。 十一、人民生活、扶贫工作和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人数为11.70万人,比上年下降6.8%;全年共发放职工工资13.98亿元,增长2.8%;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864元,增长10.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60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15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5.6%。 扶贫攻坚取得新成绩。2004年全市落实各项扶贫资金4.03亿元,解决了1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了4万不稳定低收入人口温饱,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单位65个,拥有床位1610张,共收养散居孤老残幼912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41.24万人次。 注:1.本公报部份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2004年思茅市统计年鉴》公布为准。 2.由于口径范围发生变化,部份指标数据存在不可比现象,请注意对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