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3种产品产量增加,其中原煤产量108万吨,增长20.6%,铁矿石原矿产量572万吨,增长43.7%,生铁产量83万吨,增长40.1%,成品钢材产量75万吨,增长12.2%,啤酒产量2.36万吨,增长18.3%,发电量33万千瓦小时,增长14.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方面效果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0.61亿元,增长55.9%,利税总额为18.75亿元,增长46.6%,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7.7,比上年提升28.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2次,比上年加快0.1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0.34%,提高1.6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2821元,增长30.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6.4%,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亏损额0.81亿元,增长156.8%;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29.7%。全州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74个,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1.11万平方米,增长16.3%。实现利润总额0.31亿元,下降2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和能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逐步升温,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 在投资构成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2.10亿元,增长35.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54亿元,增长47.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43亿元,增长150.0%。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完成69.79亿元,增长78.9%;采矿业投资完成6.82亿元,增长90.4%;制造业投资完成9.18亿元,下降5.5%;教育投资完成2.90亿元,增长57.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完成7.22亿元,增长12.8%。 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48.95%,新增固定资产37.5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35.92%。 年内溪洛渡、锦屏电站正式开工,官地电站开始前期工程。境内在建的还有瀑布沟、柳洪、新马、木里河、鸭嘴河、西溪河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工程,以及西攀高速公路、大桥水库、通乡通村公路、民族地区十年教育行动计划、城市改造、西康水泥厂、新钢业、金川磷化工等工程。其中当年投资完成额千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达140个,比上年增加28个,亿元以上的达16个,增加4个。 五、国内贸易 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新的消费升级和消费热点的带动下,全州消费品市场繁荣、购销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3.80亿元,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增长9.5%。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68.71亿元,增长13.7%;农村市场零售额为32.60亿元,增长11.5%。 在行业结构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74.50亿元,增长8.6%;餐饮业零售额为20.91亿元,增长36.5%。 在经济类型结构中,国有经济零售额8.42亿元,下降5.0%,比重由上年的8.9%降为8.3%。非国有经济零售额92.89亿元,增长13.7%,比重由上年的91.9%提高为91.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增长17.4%。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147.75亿元,增长22.5%,其中:批发额73.25亿元,增长40.9%;零售额74.50亿元,增长8.6%。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6个,协议引进资金38.04亿元,增长30.0%,实际到位资金26.97亿元,增长29.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协议引进外资0.27亿美元;省外投资项目30个,协议引进资金20.29亿元;签约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1个,具体项目有西昌城南印象花园、会东6万吨黄磷厂、德昌新马电站、冕宁县长兴电站、盐源巴基河流域和永宁河水电开发、金阳河流域水电开发、凉山州乃托水泥有限公司租赁等。投资主要集中于采矿、电力生产、房地产开发、制造等行业。 全年出口创汇1444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改善,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州通乡通村公路、西攀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52亿元,新建公路298公里,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990公里,新增22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为694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1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80422万吨公里,下降0.3%,公路旅客周转量88019万人公里,增长2.4%。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新增光缆256皮长公里,光缆总长度达到12333皮长公里,增长10.6%;新增长途业务线路1240路,累计达到7632路,增长1.1%;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28.83万门,增长18.2%;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6.29万户,增加1.56万户,增长33.0%。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73657万元,增长22.0%;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41.93万户,增长12.3%,其中:市话用户24.43万户,农话用户17.50万户;移动电话“村村通”工程顺利竣工,实现了全部乡镇的通讯,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0.18万户,增长26.1%。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21.49%,比上年提高3.31个百分点,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9.78%。 旅游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38.26万人次,增长38.7%;旅游总收入11.72亿元,增长42.4%;旅游外汇收入8.25万美元。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5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22亿元,增长22.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0.95亿元,增长17.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8.70亿元,增加8.33亿元,增长8.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9.89亿元,增长11.7%;中长期贷款余额46.54亿元,增长8.8%。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12.25亿元,增长16.6%;现金支出519.35亿元,增长15.4%;现金净投放7.11亿元,下降33.8%。 证券市场经营正常。年末全州证券经营机构2个,从业人员41人。全年证券交易量19.88亿元,下降24.7%,日均交易量792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99亿元,增长20.8%;其中财产险收入1.42亿元,增长19.8%;人身险收入1.57亿元,增长21.7%。各种赔案支付金额1.19亿元,增长35.6%,其中财产险支付0.80亿元,增长39.7%,人身险支付0.39亿元,增长27.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落实“科教兴凉”和“人才强州”战略,全面推进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教育扶贫计划,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的实施,有力地推动我州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422所,在校学生数73.19万人,比上年增长6.6%,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3.43万人,增长12.4%;教职工人数3.8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35万人,分别增长4.6%和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