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8 泸州市统计局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和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引进市外国内投资项目176个,其中工业项目95个,总投资23.6亿元,协议引资22.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3%。新签境外投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98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58万美元。全市进出口总额629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4.8%,其中,出口额为326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0.3%;进口额30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1%。“十五”期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2.7%,累计达2.3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5.8倍,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7%,累计达1.7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5.6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路网建设继续加强,交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新增公路732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5489公里,其中二、三、四级公路共5724公里,高速公路75公里。全部乡镇通公路,公路通村率93%。内河港口和机场吞吐能力不断增强,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内河港口码头长度7852米,泊位106个,最大泊位1000吨,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736万吨,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煤炭吞吐量423.5万吨,化肥吞吐量87.0万吨。旅客吞吐量为270.2万人。集装箱运输完成2.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52.0%。空港货物吞吐量264吨,旅客吞吐量2万人。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客货运输都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年末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长度272公里,公共汽车营运车辆568辆,全年客运量1587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0.1%,17.1%,16.7%。年末全市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1503辆。

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43701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5761辆,私人轿车已发展到4924辆。摩托车拥有量83357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市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9.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4.7万户,比上年增长21.5%,比2000年增长2倍。其中住宅电话36.3万户,比上年增长19.9%,比2000年增长2倍。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8.4万户,比上年增长21.8%,比2000年增长5倍。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5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0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接待入境旅游者2467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外汇旅游收入39.3万美元。全市有风景名胜区29处,涉外星级饭店宾馆15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同口径比较,比2000年增长84.2%,年均增长13%。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3.8%、8.5%、41.8%。财政支出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6%。

金融运行稳健。全市银行现金收入797.5亿元,比上年增长4.6%,银行现金支出793.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06.6亿元,比年初增加40.2亿元,增长1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8.2亿元,比年初增加33.0亿元,增长16.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47.4亿元,比年初下降0.3%,其中中长期贷款46.1亿元,比年初下降5.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内新增财产保险公司2家,保险机构发展到13家。2005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3亿元,比上年增长5.8%;人身险保费收入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年赔款、给付金额达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430所,在校生40361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小学毕业升学率98.0%;有初中学校199所,在校生176271人,初中毕业升学率93.5%;有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76005人,全市2.3万人参加高考,升学率61.6%,本科上线率28.0%。有幼儿园340所,在园幼儿88678人。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908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4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4469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642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908人。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2所,毕业生8906人,招生18988人,在校生35310人。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实施了各类科技项目6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4项,邦立公司的“大型液压挖掘机研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省水稻高粱研究所的科技成果——杂交水稻“泸恢17”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达181件,共获专利授权6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4.9%和7.9%。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13项,合同成交金额480万元。年末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比上年增加2家。

九、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图书总藏量109.2万册。文化馆8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影剧院5个。全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1.0万户,其中数字化电视用户5127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3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5.0%。

卫生、保健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904个,其中医院43个,妇幼保健院7个,卫生院1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实有病床7014张,卫生技术人员889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96人,注册护士216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广泛展开。全市举办各种运动会457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61550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22枚、银牌25枚、铜牌39枚。有体育场馆6个。承办了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和全国女子足球青年锦标赛等重大赛事。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

2005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1.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2.9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7万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577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4976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085万株,森林面积3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