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消费市场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1.5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2%;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2.02亿元,增长6.6%,占全市的4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为38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5%;餐饮业为54.56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的8.5%;其他行业为205.83亿元,下降0.6%,占全市的32.0%。重点市场交易活跃,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重点市场全年成交额240.61亿元。地方产品竞争力有所增强,以服装、皮鞋、食品为代表的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2.4%,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8.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个人住宅销售额50.46亿元,增长38.0%,占商品住宅销售额的95.5%。 物价水平持续低迷。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6.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分类看,食品价格下降6.9%,衣着类下降9.6%,交通与通讯下降11.2%,医疗保健、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了0.5%、1.2%和12.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出口9.95亿美元,增长1.03倍,进口7.9亿美元,增长9.7%。 全年本地产品出口额为9.3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4.0%。机电产品出口完成5.1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2%,比上年增长2.57倍,其中摩托车出口103万辆,出口额达3.74亿美元,分别增长8.6倍和6.1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1.19亿美元,增长19.2%,占出口总值的12.0%。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37个,比上年增长19.1%,协议利用外资金额8.69亿美元,增长23.9%,实际利用外资3.45亿美元,增长5.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44亿美元,增长2.2%。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合同额0.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倍,完成营业额0.57亿美元,增长51.0%。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069.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9%,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内旅游实现总收入13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接待海外游客26.6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9%和42.3%。假日旅游方兴未艾,三个“黄金周”共接待市内外游客731.52万人次,占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的23.6%。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10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市级财政收入完成40.82亿元,增长18.8%,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收入完成63.64亿元,增长14.6%。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完成20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市级财政支出88.74亿元,增长36%,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支出113.72亿元,增长17.1%。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90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645.54亿元,增长18.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085.36亿元,增长19.4%。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881.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为1246.81亿元,增长15.4%;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95.29亿元,增长40.7%;中长期贷款为470.70亿元,增长14.6%。全年累计回笼现金34.38亿元,比上年多回笼57.42亿元。 全年又有乌江电力、重庆港九、九龙电力、长江水运四只新股成功上市,全市累计上市公司数量为28家,居西部地区第二位。截止2000年底,发行新股和配股共募集资金106亿元,股票市值803亿元。发行凭证式国债23.16亿元,比上年增加10.43亿元。 全年保险费收入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9.46%,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0.58亿元,增长5.1%;人寿保险收入13.09亿元,下降0.5%;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3.91亿元,增长44.0%。全年保险赔付额为8.65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财产保险赔付5.12亿元,增长3.7%;人寿保险赔付2.49亿元,下降32.9%;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46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26.0%上升到30.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6亿元,增长50.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2.8%。 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3项,安排经费1905万元。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重庆地区专利申请1780件,比上年增长39.7%,重庆地区专利授权1158件,增长7.5%,技术市场合同认定登记额达30亿元。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参展项目4000余项,重大项目签约229项,成交金额53.86亿元。 信息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组建了重庆市信息港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85亿元人民币。重庆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始启动,生物孵化园建设进展顺利,“重庆大学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挂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增长21%;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31.4%;实现出口创汇7799万美元,增长95.0%。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2.86亿元,增长16.0%;实现出口创汇1476万美元,增长1.13倍;实现财政收入1.25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3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10亿元。 2000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5万人,研究生0.2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专科以上)比上年增加1.61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完成招生2.31万人,普通中学招生54.56万人,职业中学招生3.13万人。年末全市共有22所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12.63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2所,在校学生8.4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7.79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77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76.1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3.6%,高考录取率70.9%。全市有成人高校19所,在校学生8.36万人。 2000年全市又有2个县完成“两基”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为5.17%,扫除青壮年文盲1.47万人。截止年底全市已有33个区县实现“两基”目标,累计人口覆盖率达到85.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川剧院创作的川剧《金子》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大奖及文华表演、导演、创作、音乐奖,杂技《流星闪烁》获全国第五届金狮奖杂技大赛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