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7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统计局

2000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力度,通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成绩。据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幅比全国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57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亿元,增长9.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9年的19.1:40.9:40.0变为2000年的17.8:41.3:40.9。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渐趋合理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市场物价持续低迷,城镇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的基础仍很脆弱。

一、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农村经济形势趋向好转。全年林牧渔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的发展速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结构为67.4:3.3:25.0:4.3,其中农业下降2个百分点,林牧渔业上升2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160.10万亩,比上年减少3.1%;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1226.10万亩,增长11.9%。粮食总产量为1131.24万吨,比上年减少1.0%;油料产量31.06万吨,增长28.9%;蔬菜产量781.86万吨,增长13.3%;生猪出栏1724.96万头,增长1.3%;牛出栏38.49万头,增长6.0%;羊出栏167.94万头,增长11.0%。全年肉类总产量143.91万吨,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20.03万吨,增长4.7%。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550个,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40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达580个,直接带动176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乡镇企业保持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营业收入922.5亿元,增长19.6%,利润32.3亿元,增长19.0%,实交税金24.4亿元,增长24.4%。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出口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两大“亮点”。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新产品产值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占现价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3%;实现工业品出****货值48.92亿元,增长45.3%,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4.0%上升为5.2%。汽车、摩托车等重点产品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生产汽车24.6万辆,比上年增长12.5%;生产摩托车191.07万辆,增长9.2%。

五十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实现利润总额24.13亿元,增长30.2%。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1.7倍。

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9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幅高于现价工业总产值1.3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8.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83.8,比上年提高了16.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由上年亏损9.04亿元变为盈利14.02亿元,国有控股企业由上年亏损14.91亿元变为盈利3.68亿元,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由上年亏损13.34亿元变为盈利6.53亿元,结束了国有工业企业连续六年、整个工业连续四年的高额亏损局面,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市四级及其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施工工程16285个,建筑施工面积60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竣工面积3100万平方米,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4.5亿元,增长8.1%。

三、固定资产投资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实施,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基本建设投资为26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房地产开发投资139.63亿元,增长24.1%;更新改造投资92.03亿元,增长0.3%,更新改造投资中工业技改投资36.89亿元,增长10.9%;其它投资161.22亿元,增长9.6%。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6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4.27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5.18亿元,增长17.5%。

重点建设项目完成较好。全年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6.49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7.0%。渝长、长涪高速公路、鹅公岩长江大桥、黄桷渡水厂扩建工程等9个项目相继完工投入使用。渝怀铁路、轻轨较新线、万洲五桥机场等21个项目实现了开工建设。

四、城市建设

城市公用设施逐步完善。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7.85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主城区电网改造投资5.80亿元,增长1.5倍,农村电网改造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目标。新增城市桥梁4座,新增路灯5247盏,新扩建城市道路49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2540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5.04平方米,比上年提高3.1%;新增日供水能力12.25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173.16升,比上年提高3.6%;完成更新公共汽电车500辆、出租汽车1500辆;新增绿地20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9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47平方米,比上年提高4.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0.4%;改建、整治公厕97座,垃圾站75座,新增、更新环卫专用车96台,主城区垃圾袋装化率达到39.8%。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呈现新格局。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54.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9%,其中,铁路175.8亿吨公里,增长4.1%;公路72.5亿吨公里,增长4.8%;水运105.7亿吨公里,增长6.3%;空运0.3亿吨公里,下降17.5%。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270.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7%,其中,铁路54.1亿人公里,增长2.9%;公路170.1亿人公里,增长9.7%;水运31.1亿人公里,下降3.4%;空运15.1亿人公里,下降5.0%。港口吞吐量为2448万吨,下降5.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82亿元,比上年增长65.2%。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为1644公里,固定和移动交换机容量650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0.1万户,累计达到26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6.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0.1万户,累计达到160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3.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截止2000年底,全市共有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