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0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完成90亿元年度目标的104.3%。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1.51亿元,增长24.4%;农村投资完成18.98亿元,增长43.6%。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4.82亿元,增长48.2%;更新改造投资26.16亿元,增长6.7%;房地产开发投资9.37亿元,增长9.3%。全市共有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和城乡私人建房项目)734个,比上年增加96个;每个项目平均完成投资额968万元,比上年增加124万元,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投资进一步加强。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7亿元,增长20.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96亿元,增长28.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6.81亿元,增长26.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6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48亿元,增长16.9%。投资增幅较大的行业有:制造业完成投资24.37亿元,增长83.6%;采矿业完成投资2.47亿元,增长8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42亿元,增长45.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19亿元,增长1.3倍;教育业完成投资1.74亿元,增长78.0%。电力生产供应业因来宾电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9.77亿元,下降11.3%。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在建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78个(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比上年增加33个;共完成投资51亿元,增长43.7%,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0.8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3%,比重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来宾电厂2×300MW机组扩建项目、汇元锰业一期工程和东糖集团文化用纸等项目已顺利投产;年产25万吨铝板带项目和桥巩水电站等进入了建设的高峰期。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商品房竣工面积33.77万平方米,增长18.3%。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万平方米,增长31.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0.20万平方米,增长41.2%。商品房销售额7.31亿元,增长21.7%,其中住宅销售额6.92亿元,增长46.9%。 本年度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火力发电机组容量30万千瓦;水力发电机组容量 4.12万千瓦;铅锌采矿25万吨/年;新建公路264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3个,年吞吐量60万吨。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42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全年施工单位工程22个,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78万平方米,增长17.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42万平方米,下降6.5%;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7.30万元/人,增长9.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明显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增长12.1%;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0.79亿元,下降5.7%;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0.85亿元,增长17.6%;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39.78亿元,增长19.6%;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2.74亿元,增长13.9%。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市区实现零售额13.58亿元,增长19.7%;县城实现零售额11.55亿元,增长19.5%,乡(镇)村实现零售额20.18亿元,增长17.2%。城乡市场同步快速增长。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呈现双旺。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70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55亿元,增长22.1%。 对外经济增势迅猛。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增长60.4%,其中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增长50.2%;进口总额1.09亿美元,增长75.0%。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合同外资353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44万美元,增长10.4倍。 六、交通、邮电、旅游业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在运输方面,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3.46亿吨公里,增长26.9%;完成旅客周转量19.65亿人公里,增长19.2%。年末机动车辆保有量23.47万辆,增长11.5%;私人汽车保有量1.62万辆,增长14.3%。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93亿元,增长1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1亿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总量17.42亿元 ,增长14.7%。 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51.66万人次,增长13.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6547人次,增长23.8%;接待国内游客251.01万人次,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9.14亿元,增长19.1%,其中,实现入境旅游收入193万美元,增长2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99亿元,增长18.8%。 七、财政、金融 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全年财政收入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39亿元,增长20.4%。一般预算支出33.83亿元,增长3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达1153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047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业稳健运行。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各项贷款大幅增加,贷款增量和增幅创下近三年新高。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34亿元,比年初增加21.28 亿元,增长17.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49亿元,增长14.8%;储蓄存款余额83.25亿元,增长10.1%。各项贷款余额88.12亿元,比年初增加20.84亿元,增长31.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42亿元,增长26.7%;中长期贷款余额42.53亿元,增长38.4%。信贷资金的重点投向是制糖、电力、冶金三大支柱行业以及农业、城乡居民消费等,保障了地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富民、强县、兴企,建平台、强能力”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30项,开展重大课题攻关27项,取得优秀科技成果18项。受理专利申请28件,获国家专利授权13件。有2个县(区)通过了“全国市、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评审。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年抢修中小学危房共投入经费4788万元,新建校舍14.53万平方米。市本级和象州县代表广西通过了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全市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6416人,比上年增加630人;普通高考上线率84%。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22所,专任教师0.75万人,在校学生15.60万人;职业中学17所,专任教师736人,在校学生2.60万人;小学750所,专任教师1.07万人,在校学生18.3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490人;全市各类幼儿园181所,在园幼儿3.90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