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是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快速、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为建市五周年献上了厚礼。 一、综合 经济增速再创新高。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经济增长连续五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且呈逐年加快之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增强。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5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96.74亿元,增长21.9%,其中工业增加值88.32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65.11亿元,增长16.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3%、56.7%和28.0%,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55.1%。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达1080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9818元),标志着全市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构成比例为33.8:39.6:26.6,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0.9和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明显超过农业增加值,两者之比为1.07:1,表明全市工业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非税收入的比重仅占14.1%,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财税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51.3,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突破18亿元,达18.23亿元,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为重点,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签订招商项目合同295个,合同资金289.90亿元,增长4.6倍;实施项目478个,比上年增加5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58亿元,增长32.6%,其中,引进区外到位资金40.72亿元,增长1.4倍。通过深化改革,鼓励全民创业,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同比分别增长7.0%和12.0%,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7.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180元,比上年增加3927元,增长2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受市场需求约束加大;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任务还比较艰巨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71.94亿元,增长10.9%;林业产值3.25亿元,增长12.9%;牧业产值53.57亿元,增长0.7%;渔业产值3.68亿元,增长6.3%。 甘蔗产量大幅增长。主要农业产品中,甘蔗产量1181.96万吨,增长33.7%;粮食总产量92.03万吨,下降2.1%,其中,稻谷产量63.86万吨,增长1.5%;玉米产量19.31万吨,下降10.3%。油料产量5.46万吨,增长0.3%。蔬菜产量99.28万吨,下降2.7%;水果产量26.27万吨,增长5.4%;木薯产量8.69万吨,下降11.4%;食用菌产量1.45万吨,增长17.2%。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280公顷,增长61.9%;其中退耕造林722公顷,增长9.6%。 生猪受疫情影响出栏下降。生猪出栏356.01万头,下降4.7%;牛出栏32.35万头,增长4.5%;羊出栏36.26万只,增长6.0%;家禽出栏2057.91万只,增长5.5%。肉类总产量32.78万吨,下降2.6%,其中,猪肉产量26.17万吨,下降4.6%;牛肉产量2.83万吨,增长4.7%;羊肉产量0.57万吨,增长7.4%;禽肉产量3.05万吨,增长5.9%;蚕茧产量3.94万吨,增长15.7%;牛奶产量2856吨,增长16.1%;水产品产量5.16万吨,增长7.3%。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播种粮食面积220.3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6.0%;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82千公顷,增长4.9%,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55.73千公顷,增长12.6%;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55.9%调整为58.6%,提高了2.7个百分点。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0.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90.02万千瓦,增长5.1%;农村用电量2.14亿瓦时,增长7.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19吨,增长10.0%;化肥施用量(折纯)21.08万吨,下降0.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9.03千公顷,下降2.2%。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1%,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0家,比上年增加13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2.45亿元,增长32.8%;完成增加值64.08亿元,增长27.0%。年末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6.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轻工业增速大大高于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得益于成品糖产量的大幅增加,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0.9%,同比增长65.6%。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4.27亿元,占总量的69.1%,同比仅增长12.4%。 制糖、冶炼和造纸等行业大幅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行业除煤炭采选业和化工行业下降外,均实现增长。其中:制糖业完成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74.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位列第一,高达60.8%,拉动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电力业完成增加值28.1亿元,增长8.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排列第二为16.4%,拉动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铁合金冶炼业完成增加值7.31亿元,增长36.8%;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增加值0.58亿元,增长56.9%;造纸业完成增加值0.56亿元,增长48.4%;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0.54亿元,增长5.4%;非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1.23亿元,增长3.3%;水泥制造业完成增加值0.42亿元,增长10.3%。煤炭采选业因煤质较差、发热量低,仅完成增加值1.21亿元,下降10.4%;化工行业因市场低迷,引起生产减少,完成增加值2.3亿元,下降8.6%。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51.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4.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64.78亿元,增长31.5%。利税总额32.44亿元,增长25.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23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制糖业实现利润6.73亿元,增长38.2%;铁合金冶炼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79亿元;电力业实现利润9.52亿元,下降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