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 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34.2万册;县级文物管理所3个,全年共征集文物43件;博物馆3个,乡镇文化站66个。全年出版报纸1305.2万份,出版杂志7.49万册。全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0.0%和95.0%。桂中电视台在广西电视台上稿308篇,比上年增加70篇。来宾人民广播电台覆盖桂中大地及周边县市。《桂中日报》不断提高办报水平,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预防体系逐步建立。年末全市共有医院17个,卫生院76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所6个,农村卫生室748个。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58.48万人,参合率77.2%。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全国、全区比赛中,来宾体育健儿共获金牌58枚,银牌54枚,铜牌41枚。全年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运动员26名。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不断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全年共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39项,比上年增加4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79亿元,增长25.7%。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增长13.6%;路灯4785盏,比上年增加63盏;排水管道长度120公里,增 长19.3%。自来水供水总量1969万吨,用水人口20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0.61万吨,用液化气人口11万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26辆,比上年增加39辆;年客运量1100万人次,增长69.8%。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48公顷,增长3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3.9%,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力推动污染减排工作,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污染源治理投资稳步增加,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快速增长。全市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四县一市一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其中市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比例为91.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且无轻度污染的天数出现。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根据2007年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全市年末常住人口(指常住来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227.1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30.36%。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5.95‰,人口自然增长率7.55‰。根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包括户口在来宾,离开来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250.15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非农业人口38.03万人,增长2.0%;农业人口212.12万人,增长0.9%。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31.01万人,占52.4%,增长1.2%;女性人口119.14万人,占47.6%,增长0.9%。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占21.1%,18-35岁人口占34.6%,35-60岁人口占32.0%,60岁以上人口占12.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9元,比上年增加2038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3245元,比上年增加416元,增长14.7%。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4.74万人,增长6.6%;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63万人,增长8.7%。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03万人,增长5.0%。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36万人,增长1.5%;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071万元,增长44.9%。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22万人,增长1.2%。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30万人,增长2.4%。全市有各类福利院361所,床位4470张;福利院收养人数1.2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0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18万人。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来宾市统计年鉴-2008》数为准。 2、来宾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