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6 清远市统计局

2005年是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经济运行进入了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建市以来历史新高。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6.3亿元,增长4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18.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37:40,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其中粮食消费价格逐步平稳,全年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但液化石油气、汽油等能源的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14.7%、14.9%,而衣着类、家庭设备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等价格略有下降。

城镇就业形势稳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2.6万人,增加2.6万人。其中制造业单位从业人员9.1万人,增加3万人。全年安排城镇待业人员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796人,登记失业率3.08%。全年组织劳务输出16.5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总量还比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总体经济效益还不够理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二是土地、能源、适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压力增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迫切。三是农民增收压力较大,破解“三农”问题仍需努力。四是区域经济发展距离有所拉大,加快边远山区发展任务艰巨。五是基础设施仍不适应经济快速协调发展需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城市设施等建设仍需加快。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保持适度增长。各级政府重视对农林牧渔业的指导,尤其重视做好服务工作,有效地做好防灾抗灾以及“禽流感”防治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的适度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07.52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农业总产值61.4亿元,增长6.0%;林业产值5.7亿元,下降6.8%;牧业产值32.4亿元,下降1.4%;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实现产值6.0亿元,增长1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亿元,增长47.9%。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含水果、茶叶、蚕桑)681.9万亩,比上年增加13.8万亩,增长2.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9.2万亩,比上年减少0.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62.7万亩,增加14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47:53。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例为61:39。2005年末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已增加到126家,其中龙头企业有88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50家。全年粮食产量106.2万吨,增长5.9%。蔬菜产量205.9万吨,增长6.6%。生猪出栏量213.3万头,增长10.2%。肉类总产量21万吨,增长0.7%。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7.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3.8亿千瓦时,增长3%。化肥施用量(折纯)17.1万吨,增长23%。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增加1.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78.5万亩,增加0.6万亩;机电排灌面积18.1万亩,减少2.7万亩。农药使用量7066吨,增加192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强劲。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01.8亿元,完成增加值92.6亿元,增长55.0%。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351.5亿元,增长76.6%,增速创建市以来历史新高。其中轻工业产值109.5亿元,增长77.2%;重工业产值241.9亿元,增长72.2%。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37亿元,增长27.8%;集体企业完成产值4.8亿元,增长9.9%;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16.2亿元,增长100.5%;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80亿元,增长74.4%;民营企业完成产值118.8亿元,增长110.2%。2005年全市新增规模工业60家,完成产值49.8亿元。

工业品销售和出口大幅增长。全年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39.6亿元,增长79.9%,其中出****货值86.6亿元,增长81.8%。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9%;水泥产量827.8万吨,增长31.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4,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全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2.7次,比上年提高0.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67546元,人均增加13658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9.0亿元,增长76.5%。产品销售率为96.6%。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6.6亿元,增长60.3%,全年实现利润总额7.7亿元,增长98%。应缴增值税8.2亿元,增长38.7%。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0亿元,比上年下降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5万平方米,增长1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9亿元,同比增长41.6%,按省的口径计算(不含省在清远投资项目)增长44.02%,高出全省增速27.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1.7亿元,增长37.8%;更新改造投资42.4亿元,增长32.5%;其它投资71.7亿元,增长41.5%;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完成投资27.1亿元,增长68%;农村私人投资9.6亿元,增长58.6%;城镇私人投资3.4亿元,增长30.7%。从投资主体看,民营经济完成投资95.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四成多,增长5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55.3亿元,增长58.7%;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4.4亿元,增长14.5%。从投资的方向看,制造业仍是投资热点,完成投资100.7亿元,增长80.6%;全年竣工房屋面积563万平方米,增长21.4%;其中住宅面积350万平方米,增长36.2%;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106万平方米,增长76.4%。

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3.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3.2亿元,增长61.6%。第二产业投资占主体地位。第三产业投资89.3亿元。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6.6亿元,增长25.4%。基础产业完成投资19.3亿元,原材料项目完成投资57.1亿元,能源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在上年完成了“八路一桥”的基础上,又全面推进第二个“八路一桥”,其中大燕河至银盏一级公路加铺沥青改造工程、市区环城北段一级公路扩建工程一期清新大桥及引道工程已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