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各类商品供应充裕,零售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比上年增长12.9%,纺织品类商品增长1.8%,服装鞋帽类商品增长13.3%,家用电器类商品增长6.3%。 各种经济成份占市场份额变化较大。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7.6%下降到25%;集体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6.2%下降到15.2%;个体、私营、联营、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等其他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6.2%上升到59.8%。 各行业零售额有不同程度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比上年增长5.9%,餐饮业增长2.5%,制造业增长14.2%,其他增长21.5%。 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变化较大。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物资供销企业生产资料购进总额1.19亿元,减少37.2%;销售总额1.37亿元,减少33.2%。 通货膨胀得到控制。随着市场物价调控和监管力度加强,商品供应增加,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6%,涨幅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3%,涨幅回落4.6个百分点,实现年初提出的控制目标。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在国家调整外贸政策的情况下,各级外贸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克服资金紧缺困难,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档次,积极开拓远洋贸易,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全年外贸收购总额10.66亿元,比上年减少57%;外贸出口总额27.74亿美元,增长18.9%。其中贸易出口2.67亿美元,减少31.2%;“三来一补”出口9.01亿美元,增长5.5%;“三资”企业出口16.06亿美元,增长47.3%。 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89宗,协议合同外资金额8.0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4.2%;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2.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37亿美元,增长4.9%。 投资领域拓宽,平均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大商社、大财团来惠投资增多。利用外资质量有所提高,生产性项目、大型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增多。截至1996年末,执行利用外资合同共5730宗,比上年末增加363宗。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3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接待过夜旅游者82.3万人次,增长1.6%,其中接待国际旅游者10.71万人次,增长12.7%。全年旅游营业总收入3.97亿元,减少8.9%。 七、金融和保险业 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二次下调利率,金融形势平稳。存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9.97亿元,比年初增加36.62亿元,增长18.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0.36亿元,增加10.45亿元,增长26.2%。货款结构继续改善,用于支持重点建设项目、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市场和有效益的大集团企业等方面的贷款增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4.45亿元,比年初减少22.38亿元,减少11.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2.03亿元,增加12.6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87亿元,减少0.18亿元。 全年现金收支轧差净回笼10.9亿元,比上年多回笼2.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较大幅度增长,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45亿元,比上年增加27.03亿元,增长18.8%。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各类险承保总额205.27亿元,比上年减少8.0%。保费收入1.62亿元,减少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亿元,减少32.5%,人身险保费收入0.71亿元,增长21.6%。 支付赔款0.69亿元,减少63.5%,其中财产险赔款0.57亿元,减少68.1%,人身险赔款0.12亿元,增长5.9%。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有11.25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19.4万职工和3.1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26.22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获省科技进步奖7项,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列入市以上星火和火炬项目14项,代理专利申请106项,获授权41项。年末全市专业技术人员6.7万人,比上年增加0.83万人。拥有国有独立科技活动机构2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共301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66万元,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112.5万元。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2项,合同金额195.8万元。群众性科技活动活跃,参加科协各类活动273006人次。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工作取得新进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考入大学2289人,比上年增加87人。 各类学校招生17.08万人,比上年增长2.8%;在校学生57.33万人,增长2.2%。其中:高等学校2804人;中等专业学校10302人;普通中学146165人;农、职业中学2265人;技工学校2998人;小学342661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4277人;成人中等教育学校4739人;幼儿园57049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市学龄儿童336639人,入学儿童335626人,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22%,小学学生辍学率为0.42%;普通初中毕业学生升学率为60.32%,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为2.14%。全年教育经费57176万元,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间,博物馆5间,档案馆6间。全市已拥有广播电台5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其中一千瓦及以上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拥有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7座,其中一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7.43万户。全市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21个,其中影剧院90个。全年出版报纸2040万印张,杂志10.5万册。文艺团体创作出话剧《警星》等一批高质量的文艺精品,全年送戏下乡演出520场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285个医疗卫生机构和1270个农村卫生站。医院病床已达5498张,比上年增加23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469人,增加546人,其中医生3990人,增加247人。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较快,全市有25个医院被评为爱婴医院。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本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种重大比赛中,共获得奖牌83枚,1人破1项全国纪录。其中获世界赛金牌1枚;获全国赛金牌11枚,银牌4枚,铜牌9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公园建设初具规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224次,参赛运动员127212人次;全市中小学生有33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根据初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8.37‰,死亡率为4.58‰、自然增长率为13.79‰均在省控制指标范围内。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0.08万人,比上年增加4.18万人,增长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