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6 惠州市统计局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7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14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141.64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增长7.8%。但仍存在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甚合理、经济拉力不足等问题。

一、农业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发展。1996年,各级党政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加农业投入,依靠科技兴农,发展“三高”农业,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75.9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种植业总产值36.62亿元,增长10.4%;林、牧、副、渔业总产值39.36亿元,增长8.4%。

种植业生产获得丰收。粮食生产在上年创历史纪录的基础上,又取得单产、总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的好收成,粮食亩产达324公斤,比上年增长6.6%。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对稳定经济、保障市场供应起了积极作用。

林业生产不断巩固“绿化达标”成果,逐步调整结构布局,强化山林管护,发展生态公益林,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群众性造林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9万公顷。目前,全市有林面积62.11万公顷,绿化率89.4%,森林覆盖率57.8%。畜牧业生产继续发展。肉类产量、肉猪出栏数增加。

渔业生产再创历史新纪录。全年水产品产量9.02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4.59万吨,增长16.5%;海水产品产量4.43万吨,增长4.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5.04万千瓦,比上年减少7.3%;化肥施用量(折纯)7.75万吨,增长4.4%;农村用电量46371万千瓦时,增长9.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和加强,有效灌溉面积8.26万公顷,增长2.3%。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64909个;从业人员48.41万人,比上年增加2.35万人;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2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上缴国家税金4.33亿元,增长8.3%;实现利润15.72亿元,增长20.8%。

二、工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适度增长。1996年,我市采取“抓大放小”的工业发展方针,继续坚持实施“上规模、抓拳头、创名牌、搞集团、增效益”的发展战略,使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据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完成工业总产值514亿元,增长29.2%。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增长31.2%;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84亿元,增长19.4%。

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7.7%;重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17.3%。国有工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9.1%;集体工业总产值87亿元,增长38.6%;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增长31.2%。完成出口产品产值256亿元,增长27.7%。产销衔接较为理想,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03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出****货值246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的48.9%。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初步统计,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85,比上年提高7.4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由上年的96.69%上升到96.9%;资金利税率由9.49%上升到9.89%;成本费用利润率由5.06%下降到3.89%;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2.5次上升到3.13次;工业增加率由20.67%下降到20.25%;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2305元/人上升到23529元/人。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升。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国有经济(包括国有单位与境外合资、联营及股份制)投资43.6亿元,增长8.2%;集体经济投资12.2亿元,增长2.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7.3亿元,下降22.1%。国有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1.7亿元,增长42.3%;更新改造投资7亿元,下降20.9%;房地产投资4.8亿元,下降47.1%。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一产业投资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上升到4.2%;第二产业投资14.8亿元,下降19.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9.7%下降到23.4%;第三产业投资45.7亿元,增长11.8%,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6.3%上升到72.4%。投资继续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倾斜。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为顺利。深汕高速公路惠州段、国道324线惠州东江大桥新桥、博罗龙桥东江大桥、惠州至河源和惠阳140MB/S通信系统扩容等项目工程竣工投产。惠澳大道、金龙大道、国道205线惠州段、罗浮山东江大桥、博罗东江大桥、市区江北自来水厂首期工程、惠州港二期工程以及一批邮电通信和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基本顺利。

全年新增生产能力和效益主要有:油漆900吨/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900吨/年;日用陶瓷器97万件/年;照相机267万台/年;输电线路长(11万伏及以上)61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38万千伏安;新建公路24公里;改建公路104公里;长途自动电话交换设备10020路端;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60100门;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23公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20辆等。

四、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继续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京九铁路全线开通,使运输紧张状况有所改善。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新增城乡电话用户3.19万户;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21万门;移动电话用户6.56万户;无线寻呼用户8.37万户;长途交换机容量3万路端;城乡电话普及率达14部/百人,其中市区为40.5部/百人。通信能力增强,邮政业务和邮电通信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2亿元,比上年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其中城镇64.76亿元,增长8.5%;农村26.96亿元,增长5.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7.49亿元,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