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珠海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86亿元,增长8.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11亿元,增长10.6%;电信收入总量(含移动电话通信业务)25.75亿元,增长8.0%。全市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83.77万户,增长5.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含储值卡)236.6万户,增长5.1%。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78.55万平方米,增长18.5%;商品房竣工面积192.01万平方米,减少15.1%;商品房销售面积178.88万平方米,减少6.2%;商品房销售额84.62亿元,增长9.9%。

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5.18亿元,增长16.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34亿元,增长15.7%。分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2.62亿元,增长11.3%;汽车类零售额21.81亿元,增长20.6%;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4.45亿元,增长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87亿元,增长1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61亿元,增长18.7%;日用品类零售额1.48亿元,增长2.6%。

旅游: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9.02亿元,增长22.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74亿美元,增长24.7%。宾馆接待过夜游客729.58万人次,增长13.9%。其中入境游客202.79万人次,国内游客526.78万人次,分别增长17.3%和12.7%。酒店平均开房率68.1%,与上年持平。2006年末,全市星级酒店有80家。全年各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624.56万人次,增长65.3%,营业收入4.31亿元,增长96.4%。全年旅行社共接待游客361.1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营业收入8.51亿元,增长30.1%。组团国内游74.70万人次,增长10.9%;组团出境游15.21万人次,增长41.2%。

金融保险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48.71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9.41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7.42亿元,比年初增长14.5%。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机构(网点)91家,增长5.8%;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6亿元,增长9.9%;赔(给)付金额3.40亿元,增长3.7%。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申请专利2118件,增长26.1%。其中,发明专利401件,增长57.3%。全年有244个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涉及信息化、医疗卫生、软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有36个项目列入省级计划,获得891万元经费支持。截止2006年底,全市生产型科技企业316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9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2家,新增41家,获省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历年最多。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3家,省级16家,市级8家,各类工程中心总数位居全省各市前列。并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有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市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以企业为依托的各类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已逐步成为我市科研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首批公共实验室6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小试和转化产品性能检测的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6年底,全市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3个;拥有各类名牌(产品、商标)称号的企业共有43家。

教育:教育事业成绩斐然。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34万人,在校生6.59万人,毕业生0.71万人,分别增长2.2%、22.7和86.8%;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0.58万人,在校生1.55万人,毕业生0.44万人,分别增长1.8%、9.9%和2.3%;普通中学(含初中和高中)招生2.95万人,在校生8.42万人,毕业生2.44万人,分别增长4.6%、4.5%和7.0%;小学招生2.11万人,在校生13.24万人、毕业生2.07万人,分别增长4.5%、3.9%和5.6%。全市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7.7%,高于全省70%的平均水平。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全市5.5万多农村学生。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组验收,成为广东省第5 个教育强市。

文化: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3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2万册。全年完成香洲主城区1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转换。先后共举办《迎接2006-浪漫珠海》中英双语元旦晚会、首届钢琴大赛等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文艺晚会和活动50多场,各类展览60多个,发行各类报纸5470万份,出版图书品种150多个。"陈芳家宅"与"宝镜湾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国保"零的突破。"珠海沙田民歌"被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卫生: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7个,比上年增加3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位5202张,增长6.2%。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801人,增长5.7%。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13人,注册护士2398人。开展了首届"十佳医生"、"十佳护士"评选活动,实行了医药费控制和评价制度、处方评价和公示制度、病种的限价制度、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等多项举措,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监管,全市医疗机构住院床日费下降4.5%,出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下降12.1%。

体育:成功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首届珠海市大学生运动会。组团参加第12届广东省运动会,取得了代表团金牌总数第六名的好成绩。在多哈亚运会上,我市有6名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出征,共获金牌2枚、银牌1枚。珠海免税篮球队夺得首届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总冠军,在珠海的篮球史上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全年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1106次,体育竞赛活动228次,活动项目217个。先后举办中俄U20国家女子足球队表演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全国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亚洲三级方程式赛车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30场次。

环境保护: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保持优良水平。全年有241天空气质量级别Ⅰ级(优),占66%;124天的空气质量级别Ⅱ级(良),占34%。酸雨发生率为65.9%,比上年低11个百分点。环境空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降尘浓度有所下降。水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4%。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达到国家标准。获得全省环保责任考核总分第一名、全省珠江综合整治考核第一名,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全国前茅,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