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珠海市统计局

2006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推进"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三产旺市"战略,努力改革创新,抓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珠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2317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6539美元,继续稳居全省第3位。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4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15.44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313.73亿元,增长10.3%。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1∶53.4∶43.5调整为2.7∶55.4∶41.9。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71.2%和27.9%。

财政收支:经济增长带动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增值税14.51亿元,增长11.3%;营业税12.76亿元,增长17.3%;房产税3.12亿元,增长21.2%;企业所得税5.72亿元,增长30.1%。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0.49亿元,增长22.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85亿元,增长20.1%;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13.87亿元,增长15.4%;企业挖潜改造支出0.14亿元,减少31.0%。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5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5.39亿元,增长12.6%;更新改造投资23.85亿元,增长26.6%;房地产开发投资63.61亿元,增长24.0%。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3亿元,下降83.9%;第二产业144.11亿元,增长23.5%,其中制造业投资117.01亿元,增长42.1%;第三产业110.59亿元,增长10.8%。全年在建项目1026个,增长74.2%。其中,新开工项目734个,增长139.9%。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82宗,增长33.2%;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67亿美元,增长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24亿美元,增长23.7%。

对外贸易: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28.21亿美元,增长27.6%。其中,出口额148.42亿美元,增长37.8%;进口额179.79亿美元,增长20.2%。外贸出口增速为三年来最高。贸易逆差为31.3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5亿美元。从类别看,一般贸易出口25.13亿美元,增长36.6%;加工贸易出口117.12亿美元,增长33.7%;机电产品出口119.46亿美元,增长3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0.5亿美元,增长34.8%。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3.83亿美元,增长39.1%;内资企业出口24.59亿美元,增长31.8%。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出口分别增长42.1%、31.3%和22.3%。

市场价格: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比上年涨幅低0.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呈现"五升三降"的格局。其中,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的价格分别上涨6.5%、3.1%、1.9%、1.5%和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衣着的价格分别下降了0.8%、1.5%和6.3%(见附表1)。生产领域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7%。

二、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5亿元,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6.50亿元,下降9.7%;牧业产值5.02亿元,增长17.2%;渔业产值23.31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9亿元,增长1.8%。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1万亩,调减 0.3万亩;甘蔗种植面积4.81万亩,调减0.3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6301公顷,增长0.7%。

全年粮食总产量 5.70万吨,下降1.0%。水产品产量17.49万吨,增长10.0%;甘蔗产量 32.5万吨,下降11.4%。生猪饲养量63.12万头,增长14.5%。其中生猪存栏26.54万头,增长8.1%,生猪出栏36.59万头,增长19.6%。

工业:工业经济整体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9.8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2%,增长22.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4%,拉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0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763.01亿元,增长19.2%;重工业产值1188.44亿元,增长27.7%,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2.2:57.8调整为39.1:60.9。国有企业产值1.62亿元,增长92.0%;集体企业产值14.72亿元,增长12.0%;股份制企业产值484.32亿元,增长30.5%;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1443.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0%,增长22.6%。股份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8.8%。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101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57种,占56.4%。其中增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移动电话机增长53.8%,家用电风扇增长50.6%,数码照相机增长42.8%,电话单机增长38.9%,房间空调器增长30.1%。产量比上年减少的有44种,占43.6%。减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化学原料药减少62.7%,传真机减少57.1%,显示器减少53.4%,手表减少48.6%(见附表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6.4,比上年提高12.3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8.96亿元,增长28.4%;实现利润69.87亿元,增长34.0%。其中,盈利企业实现盈利79.93亿元,增长21.7%;亏损企业亏损10.06亿元,下降25.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3.56亿元,增长23.7%。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营运能力较快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829万吨,增长27.1%。完成货物周转量113.4亿吨公里,增长31.2%。其中,公路运输11.54亿吨公里,增长3.6%;水运101.77亿吨公里,增长33.2%。完成客运量5391万人次,增长7.8%。完成旅客周转量55.31亿人公里,增长56.2%。其中,公路运输52.94亿人公里,增长60.0%;水运2.37亿人公里,增长2.3%。港口货物吞吐量3560.6万吨,增长0.1%,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2.8万标准箱,增长10.3%。航空方面,珠海机场全年完成运输飞行7885架次,增长12.9%;旅客吞吐量79.91万人次,增长21.6%;货邮吞吐量11419吨,增长1.5%。全年航线累计通达17个城市,平均周运输航班为76班。平均客座率为74.5%,平均载运率为59.4%,分别比上年提高2.6和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