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125起,比上年下降12.1%;死亡172人,受伤2275人,分别下降18.9 %和16.6%;直接经济损失1889.19万元,增长84.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016起,下降11.8%;死亡149人,受伤2264人,直接经济损失494.96万元,分别下降18.6%、16.3%和14.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2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8.71,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927。 四、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4.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2万人,增长2.4%。其中,户籍人口92.63万人,增长3.4%;外来暂住人口52.36万人,增长0.8%。常住人口出生率10.28‰,死亡率2.68‰,自然增长率7.60‰。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3775元,增长8.8%。其中,香洲区25368元,斗门区20999元,金湾区209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注3)17671元,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26元,增长9.1%,农渔民人均纯收入7006元,增长6.9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8%,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56.5台,冰箱99台,空调器207台,组合音响50.5台,家用电脑84.5台,移动电话224.5部,家用汽车17.5辆。 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事业成绩显著。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8947个,共有21893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93人,转移就业率48.5%。就业形势趋好,登记失业率为2.77%,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年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21415人,同比增长10.6%,为历年来最好水平。全市五项险种参保人数达254.3万人次,其中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58.1万、51.9万、63.7万、53.4万、27.2万人次;五项基金期内累计征收27.46亿元,历年滚存结余达58.59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和未成年医疗保障稳步推进。到2006年底,我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77028人,参保率55.3%。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珠海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全市近30万未成年人纳入医疗保险制度范畴,其中包含外来工子女7万多人。全市共受理仲裁案件1359宗,涉及劳动者4122人次,涉案金额达5840万元,结案率达98%。全市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高达92.5%,在全省排名第三。 注: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统计范围是辖区内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户等)。 4、从2006年起,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收支的指标口径从原来的香洲区(100户),扩大到包括香洲、斗门、金湾三个行政区(200户)在内的抽样调查结果,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