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100条,国际航线3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6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0.30万吨,增长31.1%。 全市有港口泊位1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8个。港口货运增长迅速,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697.30万吨,比上年增长22.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99.36万标箱,增长33.7%。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350.4万吨,增长19.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6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0%。邮电通信网络不断扩展,至2000年末,全市共有邮电局(所)653处,比上年末增加74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7.52万门,增加57.7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78万门,增加2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66.82万户,增加3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0.91万户,增加106.6万户。 六、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4%,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居民购房、购车、旅游和信息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批发零售贸易和饮食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2000年,在世界经济繁荣、东亚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总量扩大的有利市场环境下,深圳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和市政府鼓励出口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出口,全市对外贸易实现了“九五”时期以来的最快增长。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639.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出口总额345.63亿美元,增长22.5%,进口总额293.77亿美元,增长32.2%。进出口相抵,顺差51.86亿美元。2000年,深圳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9%,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就出口贸易构成来看,2000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为65.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214.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2.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66.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就外贸出口的市场分布来看,对香港、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加速增长,增幅分别为32.3%、20.9%和37.6%,对这三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不含异地关出口额,下同)的33.4%、28.9%和6.2%。对日本的出口比上年增长14.6%,对欧盟的出口增长9.7%,对这两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的8.9%和13.1%。 就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额3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三来一补”贸易出口额111.84亿美元,增长10.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177.77亿美元,增长29.0%;其他贸易出口额24.87亿美元,增长50.5%。 2000年,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9.61亿美元,增长10.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从上年的64.6%提高到66.1%,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835项,协议利用外资26.4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8.4%。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及设计咨询1000项,比上年增加909项;新签合同金额188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0%;完成营业额10509万美元,增长73.6%。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325.05万人,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国际游客397.34万人,增长12.3%。过夜国际游客中,外国游客61.09万人,增长16.9%;港澳同胞287.62万人,增长4.8%;台湾同胞48.63万人,增长65.3%。旅游业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高,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4.1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2.5%,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12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221.9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地方财政支出2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 金融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保持快速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增长迅猛,信贷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至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69.00亿元,比年初增加610.67亿元,增长23.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2.1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537.16亿元,增长28.2%。从投向结构上看,贷款主要投向个人消费、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和上市公司等。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07.89亿元,比年初增加152.8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8.5%;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79.22亿元,比年初增加29.1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4%;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市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47.84亿元,比年初增加32.5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6.1%;上市公司贷款余额125.93亿元,比年初增加64.3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2.0%。全年累计现金支出5554.95亿元,现金收入5376.38亿元,净投放现金178.5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75.02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14家,其中新上市51家。挂牌股票557只,比上年增加53只。其中,A股499只,增加49只;B股58只,增加4只。总发行股本1580.97亿股,比上年增长19.0%。总流通股本584.33亿股,增长27.6%。上市公司市价总值21160.08亿元,增长78.0%。上市公司流通市值7606.19亿元,增长91.9%。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33143.78亿元,增长103.2%。其中,股票总成交金额29452.79亿元,增长105.2%。总成交股数2320.73亿股,增长69.1%。 保险业务迅速扩大。全年境内外保险机构承保额114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财产险承保额7427.37亿元,增长19.7%;人身险承保额4005.41亿元,增长54.3%。保费收入40.81亿元,增长1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72亿元,增长27.6%;人身险保费收入18.09亿元,增长4.7%。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12.07亿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9.60亿元,增长0.4%;人身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2.47亿元,增长5倍。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经费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9万人(户籍人口口径),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7.2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10.1%。全年落实科技三项费用6.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4%。专项科技贷款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共支持科技项目22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