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广州市统计局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实现增加值668.86亿元,增长13.8%。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增强(见表5、表6)。

城市口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全年起降航班达23.27万架次,增长10.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619.96万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82.45万吨,分别增长12.0%和9.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28亿吨,增长20.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22.74万国际标准箱,增长40.2%。

邮政、电信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3.17亿元,增长10.7%。全年收寄函件2.14亿件,下降12.7%;特快专递1075.50万件,增长17.5%。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138.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5%。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27.26亿元,增长8.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达635.9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1%。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47.11万门,下降1.0%。移动电话用户达1642.00万户,增长16.7%。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37.89万户,“小灵通”业务用户达171.21万户,分别增长4.3%和2.3%。

国内商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2.77亿元,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增长15.0%。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8441.76亿元,增长14.6%。

批发零售业: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92.02亿元,增长21.7%。实现零售额1833.42亿元,增长14.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804.54亿元,增长11.3%,占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43.9%。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商品分类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8%和1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以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7%和24.9%,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1%。

住宿和餐饮业: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9.35亿元,增长15.8%。其中,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110.09亿元,增长15.4%。

交易市场:全市商品交易市场1115个,全年成交额达1452.14亿元,增长47.7%。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16个,成交额达1295.39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9.2%。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居前三位的商品类别分别是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汽车类,成交额分别增长22.9%、84.5%和90.5%。

连锁商业: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连锁门店达7058个,比上年增长12.2%,营业面积增长20.7%,从业人员增长18.9%。其中批发零售连锁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57.00亿元,增长20.9%;餐饮连锁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48亿元,增长21.0%。

金融保险业

金融:全年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235.98亿元,增长16.4%。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见表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350.97亿元,当年新增1632.3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8668.58亿元,当年新增1155.73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400.25亿元,现金支出16529.3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29.14亿元。

证券:年末,全市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114家。全市境内证券市场上市企业达28家。全年境内新发行股票3只。全年通过境内证券市场筹资合计28.67亿元。

保险:年末,全市拥有保险中介机构90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5家,保险经纪公司13家,保险公估公司22家。全年保费收入175.46亿元,增长1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75亿元,增长26.0%;人身险保费收入122.71亿元,增长5.1%。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39.96亿元,增长28.0%。其中,财产险21.71亿元,增长17.8%;人身险18.24亿元,增长42.8%。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96.39亿元,增长15.5%。全年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556.79亿元,增长9.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16.88万平方米,增长3.5%。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861.95亿元,增长26.3%。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453.03万平方米,下降15.6%。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市区(十区)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不含城市维护费)。年末,市区(十区)城市道路总长度达5196公里,增长2.4%;城市道路总面积8642万平方米,增长3.8%。年内,地铁三号线二期客村至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至体育西和四号线新造至黄阁相继建成通车。全市地铁通车里程达到116公里。五号线、六号线、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也进入施工阶段。白云机场已开辟了48条国际航线,连通全球五大洲的35个城市。广州海空国际大物流格局随着两大国际物流巨头——联邦快递和马士基的落户而初步形成。

公用事业

全年自来水售水量14.95亿立方米(十区口径);其中生活用水量10.26亿立方米。全市用电量469.42亿千瓦小时,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9.53亿千瓦小时,增长10.5%。至年末,市区煤气销售总量134683万立方米(包括液化气、人工煤气和天然气,其中液化气、人工煤气按天然气热值折算),增长3.4%;其中液化气供应总量94.77万吨,增长1.4%。

环境保护与治理

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9座。全年广州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为一级的天数有114天,为二级的天数有220天,合计占全年天数的91.5%,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76毫克/立方米,下降13.6%;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5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67毫克/立方米,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城区有烟尘控制区1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70.8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9.2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保持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55.2分贝,与上年持平,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9.4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

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全市累计脱硫能力超过8万吨/年。大力推行机动车使用清洁能源。继续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工作。中心城区五大污水处理系统已经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6.2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81%。

社会治安

全年全市刑事立案数9.48万宗,下降10.1%,“两抢”案件下降29.1%;刑事案件当年破案数3.62万宗,破案率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发生交通事故7828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509人,损失折款2667.08万元,分别下降11.1%、13.2%和16.5%。全年发生火灾162起,火灾导致24人死亡,损失折款530.26万元,分别下降25.7%、22.6%和5.0%。

安全生产

200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8125起,死亡1647人,受伤9448人,直接经济损失6110万元,与上年比,分别下降11.4%、13.6%、9.0%和2.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829起,死亡1511人,受伤9365人,直接经济损失2667万元,分别下降11.1%、13.1%、9.0%和16.5%。工矿企业(含建筑)职工伤亡事故125起,死亡105人,重伤40人,直接经济损失1911万元,同比除重伤人数上升8.1%外,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5.3%、19.8%和17.9%。火灾162起,死亡24人,受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530万元,分别下降25.7%、22.6%、10.4%和5.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8.3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安全事故死亡率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