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 2007年3月30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6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4.7%。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5.5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419.38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503.52亿元,增长14.4%。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39.9∶57.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42.7%和56.3%。 财政收支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29亿元,增长15.1%。主要税种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069亿元,增长17.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482亿元,增长16.4%。全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427.08亿元,增长15.0%。其中,营业税102.80亿元,增长15.2%;增值税96.73亿元,增长18.5%;企业所得税45.58亿元,增长22.1%;个人所得税23.18亿元,增长17.1%;房产税23.93亿元,增长19.5%。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506.83亿元,增长15.6%。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9.41亿元,增长24.8%;城市维护费26.29亿元,增长7.5%;教育支出52.39亿元,增长10.6%。 价格 消费市场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见表1),比上年升幅加大0.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0%,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0%。全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6%,其中,生活消费价格上升1.2%,升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2个和1.7个百分点。 生产领域价格:全年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3.3%,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99%。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升4.9%。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钢材类购进价格分别下降4.8%和5.1%,化工原料类上升1.3%。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5.2%。与上年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速分别回落0.5个和3.0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3.1个百分点。 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6.38亿元,增长11.7%;新增固定资产826.30亿元,下降23.2%;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8.0%,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三大类投资看,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830.69亿元,增长6.2%;更新改造投资300.56亿元,增长51.7%;房地产开发投资556.79亿元,增长9.6%。市属单位(含区、县级市及其他)完成投资1431.77亿元,增长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4.4%;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264.61亿元,占15.6%。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2亿元,增长9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2.93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投资456.64亿元,增长22.6%,工业技改投资142.54亿元,增长5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31.53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例为0.11∶27.29∶72.60。 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0.03亿元,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为44.2%。一批重要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的地铁工程、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整车生产项目、广州电网输变电工程、广州南沙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着支撑作用。 二、主要行业 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77亿元,增长6.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分别为124亿元、3.91亿元、54.86亿元、43.91亿元和22.09亿元。商品产值221.65亿元,增长6.1%。农产品产销率达89.1%。 花卉种植面积20.25万亩,增长34.2%;花卉产值25.35亿元,增长6.6%;甘蔗种植面积7.47万亩,比上年增长9.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82万亩,减少1.2%;蔬菜种植面积231.53万亩,增长1.9%;水果种植面积104.29万亩,减少1.3%。林业生态效益显著,全市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67.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1%,林木绿化率43.4%。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见表2)。 都市型农业:全年都市农业总产值817.98亿元,其中加工本地农产品产值571.28亿元,分别增长9.2%和8.2%。特色农业产值88亿元,高新技术农产品产值26亿元,分别增长7.0%和5.0%。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1066.75亿元,增长9.1%。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都市农业示范区20个。全年农业产业化产值36.45亿元,增长5.0%;农业产业化规模达16.0%。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10.4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6.4%,增长17.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2%。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102.82亿元,增长16.8%(见表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3097.03亿元,增长9.6%;重工业总产值5005.79亿元,增长21.0%,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38.2∶61.8。全年新增工业总产值1250.98亿元(与2005年快报数相比)。工业出口产品产值1731.99亿元,增长15.2%。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见表4)。 三大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272.48亿元,增长17.5%。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68.19亿元,增长17.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2%。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2.23亿元,增长3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比上年增长71.0%。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816.73亿元和1089.23亿元,分别增长5.0%和11.4%。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1.1,比上年上升14.3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02.08亿元,增长17.5%;实现利税总额827.55亿元,增长16.9%;实现利润总额488.17亿元,增长15.8%,扭转了上年利润负增长的局面。 建筑业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7.69亿元,增长5.5%。全年完成竣工产值415.01亿元,下降11.8%。房屋施工面积5460.3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49.01万平方米,分别上升2.8%和下降9.4%。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78万元/人,比上年增加1.15万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