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支柱产业拉动工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043.33亿元,增长22.9%。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34.82亿元,增长35.4%,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3.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4.31%。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629.89亿元、678.46亿元和926.47亿元,分别增长31.5%、46.8%和30.7%;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值61.79亿元,增长41.9%。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32.53亿元,增长34.5%,高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9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技术产品产值816.77亿元,增长32.1%。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完成高技术产品产值99.15亿元、69.39亿元、6.15亿元、627.47亿元和14.61亿元,分别增长15.6%、0.6%、5.6%、41.5%和1.3%。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为主体的高技术产业群。 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完成出口产品产值1328.79亿元,增长25.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1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见表2),新产品开发力度继续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7.80亿元,增长4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3%。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43,比上年提高13.4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48.59亿元,增长20.7%;实现利润394.64亿元,增长23.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93.81亿元,增长25.5%;按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1万元/人,比上年增加1.71万元/人。 建筑业:建筑行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建筑行业(具有资质以上的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6.39亿元,增长35.2%。全年完成竣工产值344.15亿元,增长33.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46.55万平方米,增长1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12.68万平方米,增长6.0%。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37万元/人,比上年增加3.72万元/人。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24.40亿元,增长17.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48亿吨,增长18.9%。其中,铁路运输6459万吨,增长33.1%;公路运输1.76亿吨,增长19.7%;民用航空运输25.97万吨,增长15.7%;水路运输1.03亿吨,增长11.0%。货物周转量为2746.91亿吨千米,增长9.5%。全年完成客运量3.46亿人次,增长16.4%。其中,铁路5980.30万人次,增长13.2%;公路2.78亿人次,增长16.8%;民用航空663.56万人次,增长35.4%;水路130.80万人次,下降4.5%。旅客周转量为551.20亿人千米,增长22.3%。市内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全年地铁客运量达1.64亿人次,增长41.4%。 民航运输大发展。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全年起降航班达18.28万架次,增长28.5%;进出港旅客达2032.61万人次,增长35.4%。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1746.77万人次,增长32.1%;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285.84万人次,增长59.8%。全年新开辟航线22条,其中国际航线7条。 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5亿吨,增长22.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77.71万国际标准箱,增长12.7%。9月28日,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多功能码头正式投产,至年末已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78万国际标准箱。 邮政业:邮政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1.27亿元,增长6.0%。全年收寄函件2.66亿件,下降3.6%;特快专递835.49万件,增长15.9%。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80.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0%。 电信业:电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00.24亿元,增长14.8%。年末,全市电话机数达540.64万部,增长16.7%。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57.55万门,增长45.4%。移动电话用户达1091万户,增长2.6%。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85.55万户;“小灵通”业务用户达111.99万户,增长40.0%。 国内商业:国内市场销售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05亿元,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轿车、通讯器材类销售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量8.92万辆,增长62.9%;其中轿车4.89万辆,增长57.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4.28亿元,增长41.0%。 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增幅提高。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300.05亿元,增长16.9%,高于上年增速5.6个百分点。实现零售额1363.45亿元,增长13.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实现零售额424.22亿元,增长17.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4.24%上升到25.33%。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5178.85亿元,增长22.7%;其中批发业销售3815.40亿元,增长25.5%。批发零售业商品购进总额4917.89亿元,增长28.7%。至年末,全市限额以上外资零售企业达12个,增长20.0%。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年末,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94个,全年成交额达521.79亿元,增长20.0%。其中,金属材料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三大类商品成交额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45.6%、35.8%和32.1%。 餐饮业平稳增长。全年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3.84亿元,增长4.3%;实现零售额300.45亿元,增长6.6%。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81.34亿元,增长13.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86%。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平稳增长。全年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201.65亿元,增长5.4%。 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量继续增加。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322.45亿元,当年新增955.0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203.70亿元,当年新增656.96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620.4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613.57亿元,当年新增946.2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71.1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35.39亿元,当年新增575.9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407.51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20.74亿元,当年新增99.9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485.37亿元,现金支出14488.71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3.3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