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年末,在穗经营的16家外资银行实到资本金30.10亿元,当年新增资本金4亿元。年末,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有4家,资产总额达25.80亿元。有1家在穗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境内业务的主报告行。 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117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市境内证券市场上市企业达23家。全年境内新发行股票4只,比上年增加2只。全年境内证券市场筹资合计21.70亿元。 保险业发展较快。至年末,全市有保险中介机构57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31家,保险经纪公司8家,保险公估公司18家。全年保费收入132.94亿元,增长1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11亿元,增长14.2%;人身险保费收入92.83亿元,增长13.0%。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7.89亿元,增长14.8%。其中,财产险16.53亿元,增长15.9%;人身险11.36亿元,增长13.2%。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7.98亿元,增长7.0%。全年完成商品住宅投资318.45亿元,增长0.4%,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2.2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669.59万平方米,增长7.2%;竣工面积1005.46万平方米,下降11.8%。 房地产市场繁荣,商品房空置面积下降。全年商品房实际销售(交楼)面积872.67万平方米,增长7.0%。商品房实际销售(交楼)合同金额395.93亿元,增长15.3%。商品房空置面积自1995年以来首度下降。至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605.09万平方米,下降16.2%。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增强。全市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97.32亿元(不含城市维护费),增长23.0%。 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成并顺利转场使用,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多功能码头正式投产,广州大学城一期工程竣工,广州南沙港快速路建成通车,南洲水厂和南部供水工程等竣工投产。此外,广州地铁二号线调整工程主体结构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三号线已开始辅轨,四号线已全面施工,五号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广州新火车站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年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4790公里,增长4.8%。城市道路总面积75平方公里,增长14.3%。全市共有桥梁1025座。 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自来水售水量15.09亿立方米(十区口径),增长6.7%;其中生活用水10.78亿立方米,增长5.5%。全市供电量346.10亿千瓦小时,增长14.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1.74亿千瓦小时,增长13.2%。至年末,全市人工煤气家庭用户达到64.95万户(十区口径),增长10.3%;煤气销售量14.42亿立方米,增长69.3%。广州新儿童公园建成开放,全年新增公园17个,年末实有公园173个,公园面积达3033.31公顷。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公园进程。年末,全市免费开放公园达133个,比上年增加17个。 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9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2004年,广州市区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一级的天数有38天,达到二级的天数有266天,合计占全年天数的83.1%。城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99毫克/立方米、0.073毫克/立方米和0.077毫克/立方米。 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四大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均取得阶段性成效。猎德二期、西塱一期、大坦沙三期和沥滘一期四大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一批泵站、河涌截污工程和截污网工程相继完工,一批污水处理配套工程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9.0%。 继续抓好烟尘和噪声控制。年末,广州城区有烟尘控制区1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00.8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0.1平方公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55.0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9.3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25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64.6%。 社会治安: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市刑事立案数11.17万宗,下降3.8%;刑事案件当年破案数3.59万宗,破案率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年发生交通事故9220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652人,分别下降20.3%和3.8%。全年发生火灾292起,火灾导致47人死亡,损失折款772万元,分别下降1.0%、7.8%和提高3.5%。 四、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对外开放 所有制结构调整: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共同发展。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4.47亿元,增长24.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91%。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98.97亿元,增长16.9%,占17.37%;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1.73亿元,增长10.9%,占0.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29.98亿元,增长25.7%,占63.14%。 国有、非国有商业企业平稳发展。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零售额115.45亿元,增长14.5%;股份制企业零售额30.56亿元,增长1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零售额74.11亿元,增长20.8%;私营企业零售额75.95亿元,增长7.1%。 各类型投资主体共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年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52.39亿元,增长23.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313.57亿元,增长11.4%,占23.72%;民间投资456.01亿元,增长2.1%,占34.49%;其中私营企业投资152.67亿元,增长9.7%。 内外资企业共同推动外贸出口规模的扩大。全年“三资”企业出口134.63亿美元,增长34.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2.70%;国有企业出口60.67亿美元,增长7.1%;集体企业出口5.48亿美元,下降10.4%;私营企业出口13.65亿美元,增长1.2倍。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1528家,增长1.4倍。其中,民营进出口企业1364家,占新增进出口企业的89.27%,并出现了广州首位个体外贸经营者。 外贸进出口: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7.96亿美元,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达214.73亿美元,增长27.1%。出口市场遍及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135.35亿美元,增长28.2%。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出口47.73亿美元,增长12.3%;进料加工贸易出口87.62亿美元,增长38.9%。一般贸易出口76.51亿美元,增长2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出口43.07亿美元,增长58.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6.07%提高到20.06%。机电产品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出口104.66亿美元,增长34.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5.93%提高到48.74%。全年进口总额达233.23亿美元,增长29.2%。其中,一般贸易进口106.63亿美元,增长24.8%;加工贸易进口94.96亿美元,增长33.6%。进口额超10亿美元的商品分别为初级形状的塑料、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钢材和成品油,进口额分别为15.47亿美元、15.21亿美元、14.58亿美元和13.37亿美元,分别增长44.7%、62.6%、10.6%和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