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15 广州市统计局

卫生: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3.93/10万,比上年下降7.31个十万分点;婴儿死亡率为6.58‰,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83岁,均已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提高。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06个,其中医院18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个,卫生监督所1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4.31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3.52万张。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8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36万人,注册护士2.05万人。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门诊服务7302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76万人次,分别增长2.5%和1.5%。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成效,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保持较高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2004年儿童计划免疫5苗接种率达99%以上。

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2004年广州市财政向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投入4012万元。至年末,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69.6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9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7个。

体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积极筹办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做好备战十运会工作。2004年,广州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14项、亚洲冠军3项、全国冠军59项。在雅典奥运会上,广州运动员获得冠军2项、亚军1项、第四名1项、第七名2项。全年举办国际、国内体育大赛26项。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年末,全市体育人口所占比例达42.49%(不含16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体育人口),全年举办各类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及比赛约1.7万多项次。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01万个,全民健身活动场所约1.9万个。全年进入体育场馆活动人数达644万人次,发行体育彩票5.79亿元。

社会保障与福利: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年末,全市医疗、城镇基本养老(市属)、失业、工伤(市属及部分中央、省属)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0.45万人、186.76万人、221.20万人和153.23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32.31万人、14.07万人、18.93万人和16.51万人。全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市属)达51.2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13.75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达4.0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6.4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医疗保险定点药店134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307个。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510元提高到684元。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4家,床位1.62万张,增长1.0%。其中,各种社会福利院11家,床位3412张。全市共有救助站5个,社区服务设施2370个,社区服务中心121个。扎实推进残疾人扶助工作。2004年,广州市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称号。全年残疾人求职登记达2816人次,安置残疾人就业1.17万人;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949人次。全年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亿元,增长6.5%。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数量平稳增长。至年末,全市总人口达737.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48万人,增长1.72%;人口出生率为9.56‰,死亡率为5.74‰,自然增长率为3.82‰。

就业:拓展多形式就业渠道,从业人员明显增加。至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达539.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94.6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3.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9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42.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20万人。城镇从业人员308.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21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94.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7万人;城镇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14.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4万人。

加大就业扶助力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2%,比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全年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48万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指女40岁、男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3.25万人上岗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8.15%。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至年末,全市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职业介绍机构475个,前往各类劳动力中介服务机构登记求职人员达61.57万人次。

居民收入和储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1025元(不包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报酬),增长9.9%。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84元,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6625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稳步增长,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见表3)。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3121元,增长13.4%。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4653元,增长18.5%,占消费性支出的35.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按原口径计算为36.1%,即消费性支出中包括居民自有房虚拟房租折算的恩格尔系数,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53元,增长5.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8%,下降0.1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256.82亿元,当年新增529.47亿元。

居住: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2004年,全市住宅竣工面积达1035.76万平方米。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8.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6.59平方米,增加0.58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民间投资是指除国有和外商及港澳台商以外的其它经济类型主体进行的投资;

4.全市年末人口数为公安局提供的户籍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