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99.92亿元,增长21.1%,比全市GDP增速高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62亿元,增长24.6%,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量在全省排名第8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8.81亿元,增长40.1%;重工业增加值163.81亿元,增长23.8%。全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2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主营收入的83%。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3家,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由2006年的31个增加到50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54亿元,增长29.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1.9%,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52.9%,采掘业增长36.8%,制造业增长26.8%,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4%。企业创新步伐加快,国内首个热轧带卷在涟钢问世;"闪星牌"商标成为继涟钢"双菱牌"之后的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4.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3%,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7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0.8%,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生产705.01万吨,增长28.9%;发电量78.97亿千瓦小时,增长38.4%%;钢材产量630.03万吨,增长16.2%;十种有色金属6.81万吨,增长1.9%;纯碱9.17万吨,增长14.9%;水泥407.76万吨,增长31.8%;化肥(折纯)25.17万吨,增长16.7%。 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全市紧紧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以节能降耗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成了节能减排年度目标。2007年,全市拆除4台共35万千瓦时小火电机组、关闭整治小煤矿122个,规模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5%、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6.6%、工业企业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3%以上。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增加值9.97亿元,增长1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9.08万平方米,增长25.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2.03万平方米,增长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69亿元,增长3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77亿元,增长31.9%。施工项目484个,增长4.3%。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17亿元,增长44.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3.71亿元,增长50.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61亿元,增长101.3%。房地产开发投资23.31亿元,增长43.8%。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确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45个,总投资320.98亿元。在建项目42个,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7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3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涟钢技改工程产品结构调整及薄板深加工项目年内完成投资8亿元。双峰海螺和新化海螺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二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华润电力公司涟源坑口电厂煤电一体化工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重工扩建工程、冷水江天宝30万吨紧固件制造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基础建设继续加强。2007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48.24亿元,增长17.5%。其中,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66亿元,增长12.4%。二广高速、娄新高速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工作,S312线涟源至新化段改建工程竣工。 房地产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3.31亿元,增长4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2%。其中,住宅、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61.7%和31.6%,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为52.2%和31.7%。商品房施工面积为343万平方米,增长60.5%,竣工面积为89.52万平方米,增长29.7%;商品房销售额为14.02亿元,增长15.6%,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0.46亿元,增长97.1%。 五、国内贸易 消费持续走强。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8.88亿元,增长16.8%,增幅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增长15.8%,零售业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5%,分别较上年同期加快1.4、2.2和3.2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8.03亿元,增长17.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0.85亿元,增长16.3%。分季度看,消费升温势头较为明显:一季度增长13.0%,二季度增长13.9%,三季度增长15.4%,四季度增长16.8%。住、行以及电子通讯方面的升级换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销售额分别增长1倍、9倍、1.6倍。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活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73亿美元,增长16.5%,其中出口3.06亿美元,增长16.6%,进口3.67亿美元,增长16.3%。新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3家,全市已有进出口经营权125家。加工贸易实现"零"突破,双峰建成我市第一家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年出口额过200万美元。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全年共签约项目224个,其中,内资项目209个,总投资173.66亿元,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3.33亿美元。全年实现内联引资50.99亿元,增长26.5%;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增长16.0%。 对外经济合作大幅增长。2007年,全年新签对外劳务合同金额286万美元,增长94.6%;累计完成营业额183万美元,增长134.6%;累计外派劳务人员305人,增长10.6%;期末在外劳务人员526人,增长80.8%。 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旅游接待312.3万人次,分别增长34.7%和36.8%。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0.44万人次,增长22.2%。全市旅游星级酒店、旅行社达到18家和29家,分别增加5.6%和16%。旅游产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曾国藩故居、梅山龙宫被湖南旅游年票纳入其中;娄(底)温(州)经贸合作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项目,填补了我市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的空白。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周转量55.94亿吨公里,增长11.4%;旅客周转量30.27亿人公里,增长7.9%;其中,完成公路货运量0.68亿吨,增长6.5%;公路货物周转量53.63亿吨公里,增长10.6%;完成公路客运量0.97亿人,增长5.1%;公路客运周转量30.24亿人公里,增长10.4%。机动车拥有量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6.25万辆,增长22.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6万辆,增长27.7%。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2007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4.0亿元,增长4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2.58亿元,增长48.4%,邮政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6.5%。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7.32万户,减少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1万户,新增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4.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6.9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8.43万户,净增0.36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