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永州市统计局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原煤生产量27.45万吨,增长1.1%;发电量29.62亿千瓦时,增长32.1%;铁合金产量40.62万吨,增长39.2%;生铁产量13.42万吨,增长63.4%;十种有色金属3.37万吨,增长12.8%;水泥289.17万吨,增长6.8%;大米34.65万吨,增长34.1%;罐头9.5万吨,增长76.5%;布1412万米,增长2.2倍;皮鞋99万双,增长35.8%;人造板45.24万立方米,增长42.8%;机制纸及纸板12.06万吨,增长22.4%;汽车1.71万辆,下降5.3%;卷烟产量122.5亿支,下降8.6%。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3.26亿元,增长23.3%;实现利税20.3亿元,增长18.2%;亏损面为7.1%,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8%,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新增利润1.3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77.1%。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1.73亿元,增长7.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08亿元,增长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3.34万平方米,增长2.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6.18万平方米,增长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38亿元,增长40.1%。施工项目2321个,建成投产项目835个,分别增长77.6%和53.2%。

工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工业投资59.49亿元,增长39.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95亿元,增长1.38倍,增幅居三次产业投资之首。第二产业投资65.3亿元,增长52.7%,其中工业投资59.49亿元,增长39.1%,占城镇投资的39.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投资75.39亿元,增长46.8%。科技、水利环保、文化体育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显著加强,分别增长47.4%、46.5%和58.7%。投资自主增长能力增强,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91.24亿元,增长41.7%,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7.2%。

基础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基础设施投资63.17亿元,增长43.1%。其中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城建等基础设施投资56.31亿元,增长53.1%,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89.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建筑材料、电子信息、金属冶炼、石油化工、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基础产业投资26.27亿元,增长84.7%。年内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年末在建高速公路里程110公里,相当于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的1.03倍。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全年236个在建的市重点监管项目实际投资116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77.1%。如浯溪、晒北滩、五洲、大林江、沱江电站、长丰MPV高档商务车、祁阳泓溧水泥、湘江纸业、熙可产能扩改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洛湛铁路永州南段、邵永高速、永贺高速、冷东、S215、S217、S323等干线公路正抓紧施工或进行前期工作。

房地产开发产销回落。全市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15.47亿元,增长19.1%,比上年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投资分别增长14.0%、44.8%和30.3%。土地开发投资和土地开发面积分别下降17.2%和6.9%。商品房销售面积60.95万平方米,下降12.5%。商品房空置面积12.77万平方米,空置率为17.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26亿元,增长14.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2%,增幅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61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3.65亿元,分别增长17.8%和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0.54亿元,增长14.2%;住宿餐饮业16.24亿元,增长17.1%;其他行业0.48亿元,增长9.2%。

零售额集中度提高。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14.13亿元,增长33.1%,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4.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1个,增加5个;商品总成交额23.98亿元,增长56.7%。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7.2%;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47.5%;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69倍。汽车零售量1229辆,增长28.4%;零售额9498万元,增长47.1%。其中轿车零售量305辆,增长48.8%。家用电器类零售额3858万元,增长48.0%;其中液晶电视机零售量50台。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193万美元,增长8%。其中出口5679万美元,增长1.89倍;进口1514万美元。一般贸易出口总额4230万美元,增长2倍,占出口总额的74.5%;加工贸易出口总额1449万美元,增长1.55倍。私营企业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出口278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9%,同比增长2.7倍,比全市出口增幅高81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7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25亿美元,增长50%。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7亿美元,占60.9%;第三产业0.73亿美元,占32.4%。全市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个。全年实际引进内资89.82亿元,增长43%。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国内外游客432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亿元,增长28%。全市现有旅行社19家,新增2家;拥有星级饭店17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3家。已开发景区景点25处,新增7处;九嶷山、阳明山入选全省“新潇湘八景”。旅游核心产业(旅行社、景区、星级饭店)从业人员5000余人,带动相关行业1.5万人就业。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完成139.8亿吨公里,增长8.6%;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0.74亿人,增长7.9%;完成客运周转量70.6亿人公里,增长20.3%;完成货运量0.42亿吨,增长7.1%;完成货运周转量64.2亿吨公里,增长10.1%。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84亿元,增长3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99亿元,增长25.6%。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9.77万户,比上年末净增9.6万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0.68万户,净增2.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9.09万户,净增6.8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0.5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户/百人,分别比上年提高0.4户/百人和1.2户/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