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未含大电网部分,下同)4.66亿元,增长3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04亿元,增长6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637万元,下降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3621万元,下降16%;完成利税总额11.56亿元,增长4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税总额4.79亿元,增长5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原煤产量110.04万吨,增长21.4%;中成药5915吨,增长553%;大米8.63万吨,增长57.3%;配混合饲料13.04万吨,增长439.9%;布7948万米,增长25%;人造板51.63万立方米,增长42.5%;机制纸8.79万吨,增长31.7%;塑料制品1.43万吨,增长69.9%;水泥427.26万吨,增长43.8%;日用陶瓷5886万件,增长10.5%;发电量85.7亿千瓦时,增长0.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41亿元,增长29.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4.02亿元,增长32.4%;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53%;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12.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4.12亿元,增长47.9%;更新改造投资27.4亿元,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12.5亿元,增长38.5%。 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怀化火车站站房改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省道221乐安铺至通道建成通车,国道319文明样板路改造基本完成,以雪峰山隧道贯通为标志、邵怀和怀新高速公路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常吉高速及邵怀高速溆浦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张沅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县到乡镇公路350公里,完成通达通畅工程166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场81个。城区4条主次干道路面改造、杆线下地工程基本完成,44条背街小巷路面硬化工程全面竣工,天星东路路基初步完工,绕城线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重点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中,托口水电站本年完成投资3.88亿元,怀新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2亿元,泰格林纸40万吨纸浆项目完成投资3.25亿元,大洑潭水电站完成投资5.79亿元,铜湾水电站完成投资5.45亿元,清水塘水电站完成投资2.4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显著。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为34.1%。全年新增铅锌选矿能力14.6万吨,锌冶炼能力1.48万吨,新增学生席位1.25万个,新增学校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新增移动通信基站33个。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22亿元,增长6.6%;房屋施工面积254.5万平方米,下降5.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55.5万平方米,下降7.3%;房屋竣工面积56.1万平方米,下降43.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4万平方米,下降48.3%。 五、贸易、商务和旅游 社会消费强劲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07亿元,增长15%,其中市零售额37.32亿元,增长17.4%;县零售额38.52亿元,增长15.7%;县以下零售额37.24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3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16.84亿元,增长14.9%。 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378万美元,下降31.7%,其中进口64万美元,下降58.7%;出口2314万美元,下降30.4%。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1个,合同利用外资6474万美元,增长65.5%;实际使用外资1915万美元,增长1.1%。全市引进内资项目489个,实际利用内资70.99亿元,增长33.8%。 旅游工作开创新局面。主办了首届中国(洪江)雪峰山全国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50多家新闻媒体对我市旅游资源作了一次全面推介。参加了郑州、成都、长沙、宁波旅游产品(项目)推介洽谈会,重点与广州、武汉、重庆旅游界加强了联系,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长株潭、广东、广西地区游客大幅度增加。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2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6亿元,分别增长12%和21%。 六、交通、邮政和通信 客货运输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34.74亿元,增长8.9%。完成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部分,下同)26.12亿吨,增长1.9%;完成旅客周转量25.88亿人公里,增长11.5%。 邮电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9.7%;电信业务总量18.13亿元,增长2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6.96万户,增长6.8%;移动电话用户63.32万户,增长17.5%;国际互联网用户8.68万户,增长26.2%。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4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0.66部/百户,互联网普及率为0.15户/百户。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20.6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3亿元,分别增长19.9%和22.9%,增幅分别提高4.1个和8.1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速分别高8.3和11.3个百分点。此外,完成上划所得税2.07亿元,增长16.6%;上划中央“两税”5.01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2%和4.1%,各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9.4亿元,增长27.8%。 金融机构实力稳步提升。2006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0.34亿元,比年初增长18.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7.9亿元,增长18.6%;居民存款余额243.33亿元,增长16.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73.41亿元,增长14.3%。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余额为83.32亿元,增长13.6%;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8.79亿元,增长15.1%。从贷款结构来看,工业贷款余额12.6亿元,增长2.3%;商业贷款余额17.0亿元,增长0.7%;消费信贷贷款余额7.98亿元,下降24.9%。 证券市场成交急剧放大。全年证券交易成交额58.43亿元,增长207.9%。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38亿元,增长2.9%;保险业务支出3.2亿元,增长21.7%。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市实施了“室内空气净化除菌剂的研究及开发”、“三系杂交水稻亲本提纯复壮的研究与开发”、“电子节能无级控制技术模式研究”等高新技术发展引导资金项目,3家企业、6个产品分别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27.39亿元,上交税金1.27亿元,分别增长21.1%和46.9%。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98通过省级鉴定,奥优15、奥两优90和奥优136通过南方稻区国家级生产试验,选育“怀2A”、“怀3A”、“奥龙IS”等4个新的不育系,其中水稻淡黄叶突变体黄化标810S的发现具有原创性,居国际领先水平。组织、主持科技成果评价并登记科技成果24项,评定2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